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说,此次昆明大会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良机,并呼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
国际社会必须推动形成合力,尊重自然,坚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10月13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毫不掩饰他对云南的喜爱。采访中,他分享了对于携手云南省、中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期待。
10月13日下午,阵阵掌声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15日在中国昆明落幕,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称赞大会“非常成功”,“达到了所有预期”。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日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将重创发展中国家,正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是人类与自然“停战”契机。
在有着“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雨季到来,野生菌总会如期而至,它吸收自然精华,从山野里、落叶丛中冒出头来。新鲜肥美的菌子,香气四溢的菌汤,是大自然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馈赠。
山间的野生菌,是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精灵。戴着黑帽身披白纱的竹荪、顶戴青色“豹纹帽”的青头菌、身材浑圆穿黄衣的黄牛肝菌、有变色神功的见手青……散落在层叠的森林中,绘出一幅生动的点彩画。
大围山有大型真菌52科114属221种。按经济价值分,有食用真菌36种,药用真菌33种,食用兼药用真菌22种,毒菌11种。这些菌类有一定比重的温带成分,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大围山食用菌资源极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距镜头下,这些“森林隐士”露出了真容。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更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连日来,随着持续降雨,云南大部已全面进入雨季,充沛的雨水也催生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并逐渐进入交易的高峰期,野菌飘香的舌尖珍馐季也将随着雨季渐入佳境。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在中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243种。 然后,在它们中,有这样一些物种由于数量极少、随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着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储量最大的野生小花龙血树居群落。近年来,当地多措并举加大对龙血树保护力度,在野生群落自然生长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种植方式来增加数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黄连山海拔300-650米的沟谷坡地密林中,生长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濒危植物——滇南风吹楠。
连日来,昆明顺城花园艺术展绚丽缤纷的生物世界吸引市民驻足观赏、拍照。
据云南省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消息,在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片区分布着一个堪称“植物活化石”的古老物种——水青树。目前,已知数量在一万株以上。
作为全球首套古脊椎动物学专业研究志书典籍,涵盖中国所有已发现古脊椎动物门类、厘定近万古脊椎动物化石物种的共3卷23册《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目前已完成17册编写,正式出版13册。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高级别会议13日在中国昆明闭幕,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引发境外媒体和国际组织广泛关注。联合国称,《昆明宣言》为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注入更强动力。
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集中体现。
爸爸是我的偶像,就像你们追星一样,我追的那个“大明星”就是他。爸爸身体很强壮,走起路来威风凛凛的,灵活的象鼻和长长的象牙让我羡慕不已,一双透亮的眼睛仿佛能看穿我的小心思一样,让我不敢“肆意妄为”。
嗨!大家好,我是“断鼻家族”里的那只短鼻子小象。有一段时间没和大家说说话了,还怪想你们的。
为了无缝跟踪大象,监测人员连夜换了四个监测点,清晨7点,14头大象在峨山县大龙潭乡迭所村委会下方300米山箐中不再移动。
从2011年开始,普洱市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20年底,针对这种国家保护动物造成的损失累计赔付约1.3亿元。
玉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观察发现,北移象群很有可能比平时提前从甸末山下山,进入易门十街彝族乡建大村。
地处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响古箐,生活着由10个“家庭”、60余只滇金丝猴组成的展示猴群,是目前唯一可供人们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的地方。朝夕相处,巡护员们和这些滇金丝猴建立起特殊的联系:只有在他们的呼唤下,滇金丝猴才会从深山密林现身。这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啧啧称奇。
不少专家指出,在中国,如何保护、管理好种群规模占全球百分之一且数量不断增长的亚洲象,缓解“人象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保持人象间安全距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云岭大地湖泊众多。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近年来,云南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为压倒性任务,从未止步
6月3日,记者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地表水水质优良的比例上升,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全省自然生态保持稳定,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研究人员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担忧与失落——2002年,漾濞槭被发现时,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苍山西坡一个小山村附近发现残存的5株,只有两株开花结实。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020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日前,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云南无量山区域现有西黑冠长臂猿104群约600只。
生活在金平县城的这些燕子,学名为家燕,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家燕本属候鸟,是大自然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但由于金平县城四季如春,燕子们这里“安家落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常住居民”。
绿色能源牌
绿色食品牌
健康生活目的地
8月25日至29日,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线上展正式亮相,会期5天。
8月16日,中国一冶云南设计分院以6185万元金额中标滇东南(砚山)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一期)建筑及市政配套工程总承包(EPC)设计部分。
8月25日至29日,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线上展正式亮相,会期5天。
今年,商洽会在线上举办,感官感受不及线下,但我省“绿色食品牌”优质企业集体参展,从规模到质量都不输线下展会。便捷的参展、逛展新模式,让云南现代农业这篇“特色”文章,呈现得淋漓尽致。
近日,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亮相“云端”,通过“南博会数字化平台”,多角度将绿色能源馆、健康生活目的地馆、绿色食品馆、国内省区市馆、境外馆、投资合作馆6个展馆线上呈现。
2017年以来,云南省以创建特色小镇为抓手,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多样性优势,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通过“文化+”“民族+”“生态+”“特色产业+”等多种路径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2021(第七届)一带一路名品展·上海”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云南国际商会组织多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企业组成“象往云南”展区,全面展示云花、云咖、云茶、云果,助力农业企业提升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
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云南获邀担任主宾省。云南展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进行布展,绿色、生态、充满云南元素的云南展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观众前来观展。
5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云南推介会在海南省海口举行。推会上,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重点推介了“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邀请全世界共享云南好物、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