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视频
视频
  • 网聚COP15·《我家云南》系列视频③丨带你走进世界花园
  • 网聚COP15·《我家云南》系列视频②丨带你走进动物王国
  • 网聚COP15·《我家云南》系列视频①丨带你走进植物王国
  • 视频|【网聚云南 相约COP15】观音岩鱼类增殖站: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 视频丨夏日里的元阳哈尼梯田
  • 【视频】云南盈江:极度濒危鸟类河燕鸥迎来“二胎”时代
  • 【视频】50余只黑翅长脚鹬光临云南保山青华海东湖
  • 视频|傣语儿歌《青山绿水》MV,一同倾听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生态观
  • 【视频】东川印象
普京:昆明大会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良机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说,此次昆明大会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良机,并呼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

法国总统马克龙:地球生病了,人类也不会健康

国际社会必须推动形成合力,尊重自然,坚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孟加拉国驻华大使:期待携手中国云南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10月13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毫不掩饰他对云南的喜爱。采访中,他分享了对于携手云南省、中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期待。

乌拉圭驻华大使:《昆明宣言》是从昆明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

10月13日下午,阵阵掌声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中国举办的COP15“达到所有预期”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15日在中国昆明落幕,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称赞大会“非常成功”,“达到了所有预期”。

全球连线 | COP15是人类与自然“停战”契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日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将重创发展中国家,正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是人类与自然“停战”契机。

  • 在有着“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雨季到来,野生菌总会如期而至,它吸收自然精华,从山野里、落叶丛中冒出头来。新鲜肥美的菌子,香气四溢的菌汤,是大自然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馈赠。

  • 山间的野生菌,是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精灵。戴着黑帽身披白纱的竹荪、顶戴青色“豹纹帽”的青头菌、身材浑圆穿黄衣的黄牛肝菌、有变色神功的见手青……散落在层叠的森林中,绘出一幅生动的点彩画。

  • 大围山有大型真菌52科114属221种。按经济价值分,有食用真菌36种,药用真菌33种,食用兼药用真菌22种,毒菌11种。这些菌类有一定比重的温带成分,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大围山食用菌资源极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距镜头下,这些“森林隐士”露出了真容。

  •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更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连日来,随着持续降雨,云南大部已全面进入雨季,充沛的雨水也催生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并逐渐进入交易的高峰期,野菌飘香的舌尖珍馐季也将随着雨季渐入佳境。

【网聚云南 相约COP15】从“爱护”到“守护” 为地球留住它们独特的美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在中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243种。 然后,在它们中,有这样一些物种由于数量极少、随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孟连县:“龙血树故乡”补种2000棵树苗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着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储量最大的野生小花龙血树居群落。近年来,当地多措并举加大对龙血树保护力度,在野生群落自然生长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种植方式来增加数量。

【网聚云南 相约COP15】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濒危植物——滇南风吹楠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黄连山海拔300-650米的沟谷坡地密林中,生长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濒危植物——滇南风吹楠。

【网聚云南 相约COP15】多彩艺术展倡导保护地球村

连日来,昆明顺城花园艺术展绚丽缤纷的生物世界吸引市民驻足观赏、拍照。

云南:“植物活化石”水青树居群植株超一万株

据云南省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消息,在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片区分布着一个堪称“植物活化石”的古老物种——水青树。目前,已知数量在一万株以上。

全球首套!《中国古脊椎动物志》厘定近万化石物种已出版13册

作为全球首套古脊椎动物学专业研究志书典籍,涵盖中国所有已发现古脊椎动物门类、厘定近万古脊椎动物化石物种的共3卷23册《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目前已完成17册编写,正式出版13册。

这是一枚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岩矿标本,其上分布着带浅蓝色调的片柱状矿物就是本期介绍的主角——蓝晶石。标本现珍藏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属于世界岩矿标本之一。蓝晶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英文名称为Kyanite,源于希腊语“kyanos”,为“蓝色”之意,代表了蓝晶石最为常见的颜色。
这是一枚来自南非的碧玉标本,现珍藏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碧玉的英文Jasper的意思为“有斑纹的石头”,来自古法语的jaspre,以及拉丁文的iaspidem,这样的名称与本次标本所呈现的美丽层状斑纹不谋而合,标本中的黄褐色部分主要为隐晶质石英,黑色纹层部分主要为磁铁矿。
这是一枚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蓝铜矿标本,远观它犹如静静开放的靛青花,如此明艳。标本现珍藏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属于世界岩矿标本之一。蓝铜矿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深蓝色、浅蓝色调,在中国古称石青,是矿物颜料之一,常被用作中国传统绘画、建筑绘画、绘画技术和装饰石材的有价值的颜料。
这是一枚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针钠钙石标本,其中的白色针钠钙石集合体呈扫帚状、束状交错分布,别具一格。标本现珍藏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属于世界岩矿标本之一。针钠钙石于1828年由Kobell命名,其英文名Pectolite来源于希腊语“Pectos”,为“凝结”之意,指其半透明的形态。
这是一枚来自美国的方解石晶体标本,规则的晶面相交使它轮廓分明,仿佛一支蓄势待发的箭矢,给人以冷峻凌厉之感。标本现珍藏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属于世界岩矿标本之一。方解石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晶体无色或白色,有时被Fe、Mn、Cu等元素染成浅黄、浅红、紫、褐黑色。
锻打薄金剪切成形,分为三段5件组合而成,锻压凸起的纹饰主纹较高。上段呈长方形,以牛头纹为主,两上角各有一小牛头,两下角和牛头顶上各有一略作牛头形的三角形,上沿为圆泡连珠纹,两侧为穗状纹。中段为三节横长方形较宽,各节四周有边框,内为连续“几”字形的“城堞”纹。下段为五联圆圈,并列圆圈纹下接连续回旋纹,两侧为穗状纹,上沿有三角齿纹。
锻剪金片成长条形,两端圆,边沿凿有小孔以缝缀于革腰带上。两侧边沿有一排双联小孔,每两孔等距,中部下侧凿有四圆孔。一端上侧凿有二纵列方形孔,另一端上侧凿有二横排双圆孔。
来源:江川李家山51号墓发掘
馆藏: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文物描述:直口,折沿低,圆球腹,平底,矮小圈足,表面镀锡。有盖,中部弧形隆起,周围平沿,中央喇叭状钮,镂有菱形小孔,两面鎏金。
整体为半立体高浮雕,7人、1豹、2犬立于1蛇上。人均头梳螺髻,耳佩环,豹身满布圆圈斑纹。豹后立5人:一人紧按豹头,二人持剑插入豹身,一人按住豹腿,一人拽豹尾;豹身下一人被豹咬住右肩脖,右手持剑插入豹肩部,另一人侧倒抱住豹右前足。一犬咬住豹右后腿,一犬立于豹前作扑咬状。背面有一矩形扣。此扣饰结构紧凑,刻画生动,反映了滇人狩猎活动中惊心动魄的场面。
文物描述:整体呈长方形,排列八人皆垂一束髻绳带,侧屈腿立于一竹节纹蛇身上,其中五人持矛,一人敲鼓,抬着一只猎获的老虎,两猎犬穿行于腿间,另外两人身穿垂地虎皮衫,一人抱鸡,一人捧酒器,似在迎接猎虎勇士。
白尾鹞属于鹰形目鹰科,全长约 50 厘米,翼展约 100 厘米的中型猛禽。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飞翔时,从上面看,蓝灰色的上体、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明显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下体,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亦形成鲜明对比。
白尾海雕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大陆,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在中部和南部越冬。云南于1997年10月在泸水市怒江流域首次观察到白尾海雕,随后也在丽江、宁蒗、中甸的纳帕海等地先后观察到。白尾海雕喜在近水开阔空旷的草甸、沼泽等生境觅食活动,也见于河流边缘,单独捕食垂死的鱼或老弱病残的雁、鸭,也吃各种动物尸体。在香格里拉地区为高原湿地冬季常见鸟。
白腰草鹬(学名:Tringa ochropus)为小型涉禽,体长20-24厘米,是一种黑白两色的内陆水边鸟类。夏季上体黑褐色具白色斑点。腰和尾白色,尾具黑色横斑。下体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白色眉纹仅限于眼先,与白色眼周相连,在暗色的头上极为醒目。冬季颜色较灰,胸部纵纹不明显,为淡褐色。飞翔时翅上翅下均为黑色,腰和腹白色,容易辨认。
大白鹭是一种大型鹭类,成鸟的夏羽全身乳白色;鸟喙铁锈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短耳鸮属于鸮形目鸱鸮科的鸟类。体矮,体长约40厘米,黄褐色鸮鸟。眼亮黄色,面庞显著,眼周具黑色眼影,短小的耳羽簇于野外不可见,胸羽为棕色,无细碎斑纹。上体黄褐,满布黑色和皮黄色纵纹;下体皮黄色,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的腕斑显而易见。
该种藻类是一种具有规则螺旋和回形形态的宏体藻类,在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早期均有发现。藻体长约为20mm,直径为0.5mm~0.7mm,呈实心保存,未发现藻体中空现象。螺旋最大宽度为3mm。藻体一端呈直线延伸,末端逐渐变细,未见固着器。产于云南澄江、昆明海口等地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段。
虫体大,最大标本体长9.2cm,宽9cm。虫体前部呈宽卵形,具半椭圆形的头甲,表面光滑,背侧无眼及其他的结构,躯干具有11个体节,9节背甲强烈相互叠覆,背甲长度变化不大,最宽处为第二背甲,目前标本尾部和附肢构造不明。化石产于云南澄江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段。
该物种仅保存躯干碎片、一系列外肢及一个完整腿肢。躯干碎片12厘米长,由7个相互叠覆的奇虾类所独有的具条纹的板状腿肢组成,其中一腿肢为双分支。由于标本保存很不完整,无法估计该种的体长。最初将其归入奇虾类,最新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优美瓜肢虫为单种属,仅发现于澄江生物群。
虫体卵圆形,由8-10个树丛状分支组成,并因此得名。左、右枝均向内弯曲,下部逐渐靠拢并向下延伸,形成一柄状构造。每一个枝的外侧具有刺状构造,刺的大小、形状相似,表面光滑。化石产于云南澄江、昆明海口、晋宁、安宁等地的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段。
球状拟小细丝海绵,海绵体上部近球形,下部呈细柱状,长约67mm,其中45mm为细柱状体的长度;上部最大的宽度约14mm,下部宽度约5mm。海绵体双骨骼层,外骨层大骨针微弯,互不叠接,排列成近菱网状,网格内充填于垂直排列的微细骨针。
我的偶“象”爸爸是“暖男”

爸爸是我的偶像,就像你们追星一样,我追的那个“大明星”就是他。爸爸身体很强壮,走起路来威风凛凛的,灵活的象鼻和长长的象牙让我羡慕不已,一双透亮的眼睛仿佛能看穿我的小心思一样,让我不敢“肆意妄为”。

落水、喝醉、睡态……我们的“萌”征服世界

嗨!大家好,我是“断鼻家族”里的那只短鼻子小象。有一段时间没和大家说说话了,还怪想你们的。

记者直击:大象“转场”了

为了无缝跟踪大象,监测人员连夜换了四个监测点,清晨7点,14头大象在峨山县大龙潭乡迭所村委会下方300米山箐中不再移动。

北迁象群仍有3头大象生活在普洱

从2011年开始,普洱市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20年底,针对这种国家保护动物造成的损失累计赔付约1.3亿元。

记者直击:大象逼近村庄 指挥部组织村民迅速疏散

玉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观察发现,北移象群很有可能比平时提前从甸末山下山,进入易门十街彝族乡建大村。

人民日报一个整版点赞云南这一个旗舰物种的保护

地处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响古箐,生活着由10个“家庭”、60余只滇金丝猴组成的展示猴群,是目前唯一可供人们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的地方。朝夕相处,巡护员们和这些滇金丝猴建立起特殊的联系:只有在他们的呼唤下,滇金丝猴才会从深山密林现身。这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啧啧称奇。

光明日报整版关注云南北移象群:人与象,距离产生和谐

不少专家指出,在中国,如何保护、管理好种群规模占全球百分之一且数量不断增长的亚洲象,缓解“人象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保持人象间安全距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水清则民富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让“明珠”常亮常清

云岭大地湖泊众多。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近年来,云南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为压倒性任务,从未止步

2020年云南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 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

6月3日,记者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地表水水质优良的比例上升,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全省自然生态保持稳定,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漾濞槭、华盖木、绿孔雀……云南珍稀动植物数量稳定增长——保护极小种群 抢救基因资源(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研究人员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担忧与失落——2002年,漾濞槭被发现时,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苍山西坡一个小山村附近发现残存的5株,只有两株开花结实。

【云发布】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云南多部门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020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昌宁:发现大规模“活化石”桫椤群

近日,从昌宁县温泉镇传出一个惊喜的消息:在一片山林里发现了大规模“活化石”桫椤群。经林业专业人员初步调查,共发现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小群落连片组成的较大桫椤群落,有大小桫椤二百余株。

“猿”分不浅!揭秘云南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背后

日前,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云南无量山区域现有西黑冠长臂猿104群约600只。

绿色能源牌

绿色食品牌

健康生活目的地

绿色能源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新优势

8月25日至29日,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线上展正式亮相,会期5天。

中国一冶助力砚山县打好“绿色能源牌”

8月16日,中国一冶云南设计分院以6185万元金额中标滇东南(砚山)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一期)建筑及市政配套工程总承包(EPC)设计部分。

“云品”走向世界 带你“逛吃”绿色食品馆

8月25日至29日,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线上展正式亮相,会期5天。

做好“特色”文章 “绿色食品牌”企业组团亮相 ——“云逛”2021商洽会绿色食品馆

今年,商洽会在线上举办,感官感受不及线下,但我省“绿色食品牌”优质企业集体参展,从规模到质量都不输线下展会。便捷的参展、逛展新模式,让云南现代农业这篇“特色”文章,呈现得淋漓尽致。

“文、游、医、养、体”健康生活“云端”开启

近日,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亮相“云端”,通过“南博会数字化平台”,多角度将绿色能源馆、健康生活目的地馆、绿色食品馆、国内省区市馆、境外馆、投资合作馆6个展馆线上呈现。

点亮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2017年以来,云南省以创建特色小镇为抓手,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多样性优势,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通过“文化+”“民族+”“生态+”“特色产业+”等多种路径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 “2021(第七届)一带一路名品展·上海”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云南国际商会组织多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企业组成“象往云南”展区,全面展示云花、云咖、云茶、云果,助力农业企业提升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

  • 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云南获邀担任主宾省。云南展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进行布展,绿色、生态、充满云南元素的云南展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观众前来观展。

  • 5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云南推介会在海南省海口举行。推会上,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重点推介了“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邀请全世界共享云南好物、好景。

统筹:刘红 李向雄     策划:罗蓉婵 自然    编辑:吴珺 杨倩 郭建丽    设计:何沐 余思婷    开发:王顺鹏    视频: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