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专家解读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热点议题—— 促进国际认同 共享解决方案 加强多边合作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21:47:15  来源: 云南网
专家解读会现场 记者 黄兴能 摄

  10月14至15日举行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是COP15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唯一的线下平行活动。期间各主题论坛发布系列成果、研究报告、案例集等,成果丰硕。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惠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樊胜根,就论坛举办的意义、中国生态文明模式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生物多样性全球合作机制探索等论坛热点议题进行了解读。

王毅 记者 黄兴能 摄

  为什么将“生态文明”作为唯一线下平行活动的主题?

  关键词:理念认同 务实行动

  王毅认为,论坛以“生态文明”作为主题,体现了中国将生态文明成果与世界共享的强烈意愿,特别是为合力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2030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充分融合了中国智慧和世界经验。

  就“生态文明”这一概念而言,加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生态文明”是一个基于中文语境的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但国外对于“生态文明”的翻译各不相同。“要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是什么,核心是讲清楚、弄明白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执政理念的转变,即由GDP优先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并由中国各地务实落地实践的行动。”王毅说。

  为了提振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中国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实践行动上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世界各国在2015年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2020年9月,中国宣布“双碳目标”。

  王毅进一步阐释:“双碳目标”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系统性的社会经济变革。实现两个宏大目标的背后,有无数由技术、资金、政策组成的系统行动路线。由此来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从上而下的观念转变和从下而上的务实雄心。

张惠远 记者 黄兴能 摄

  张惠远认为,从COP15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申到举办生态文明论坛,在逻辑上形成了闭环。论坛不仅向国际和公众进一步解读COP15大会的内容,还让更多公众对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倡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修复,而生态环境治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

  为什么“中国经验”是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解决方案”?

  关键词:探索创新 GDP与GEP双考核 

欧阳志云 记者 黄兴能 摄

  论坛期间,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际社会上,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持续保持热搜。

  欧阳志云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值得世界借鉴的特色举措。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线,创新与实施保护政策及措施——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全国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估,是国际上最全面的以国家为维度的生态系统调查评估。全面梳理了我国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落实到国家战略、国土开发、资源管理、生态补偿制度等各个方面——

  在区域发展中,重点规划生态功能区,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产品供给提升到与粮食安全、城镇化建设等同等地位。在国土规划中,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自然保护地、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用途管控。在保护地建设中,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实施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保护修复计划:在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区域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基础上,规划重要生态系统重大保护工程,对退化生态系统实施全面的保护和修复。在生态补偿方面,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全国生活在相关区域内的数亿农牧民从中获益。

  欧阳志云特别介绍,中国不少地方已探索建立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双评价双考核,加速“两山”理论的转化。

  为什么国际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多边合作机制值得探索?

  关键词:共性挑战 相向而行

  中国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是此次COP15期间最受国内外关注的消息之一。“这是启动资金,希望各方共同参与进来。”在王毅看来,推动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多边和双边合作要相结合。比如,中美、中欧、中印等这些国家形成共识,再共同推动多边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要首先确定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目标,这将更好地促进实现目标可持续、数据真实性和政策合理性。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冲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共性挑战。

  如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对气候变化?王毅多次提及《巴黎协定》,认为通过坚实的协同治理行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他表示,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降碳逻辑下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带来的不只是控制温度上升,降碳本身也将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樊胜根 记者 黄兴能 摄

  在农业生产面临的全球绿色转型上,樊胜根提出,行业内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双”健康目标需要“三改”。一是技术改良,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种植既营养又环保的蔬菜作物;二是膳食结构的改良,减少红肉的摄入,减轻对生态的负担;三是改进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生态环保、农业、卫生健康等部门跨部门合作,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

  云南网记者 王欢 张莹琳 蔡梦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