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陶春:让云南民族文化在艺术舞台上盛放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1日 20:39:32  来源: 云南网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两期陆续推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省档案局

联合出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

今天推出第十九集

 

  “我希望把我们云南的文化做得精彩,把我们云南的文化做到更多的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云南。”云南多元的地域和气候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了独有的魅力。国家一级编导、原云南省歌舞剧院院长陶春,坚守着为云南文化服务的初心,默默耕耘数十载,将云南的民族文化带出一座座大山,走向广阔的世界舞台。

  作为在澜沧江边长大的布朗族,陶春自幼就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我走向文艺这条路,我觉得也是天意。”1974年,11岁的陶春因为广播体操中优于同学的表现被老师选中,就这样进入了云南省文艺学校。同年,陶春考入云南省文艺学校舞蹈专业,开始进行系统的舞蹈学习。

视频截图

  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说是在我们班里边非常刻苦的一个。练毯子功,老师的小鞭子跟着你的腿跑,你如果慢,那肯定是要挨鞭子的。”严师出高徒,四年扎实的训练奠定了陶春的艺术基础,1978年,陶春成为了云南省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很快就崭露头角。

  1980年,陶春表演的彝族双人舞《橄榄歌》在全国首届舞蹈比赛中荣获演员三等奖。1990年,在大型民族舞剧《阿诗玛》中,陶春成功塑造了主要角色阿支,还参与了大部分舞段的编排。作为云南文化走向一个巅峰的开始,《阿诗玛》的成功为后来的云南文化舞剧发展和舞蹈发展奠定了基础,让陶春坚定信念探索出了一条云南自己独特的文化道路。“《阿诗玛》作为一个突破口,把云南的文化的精彩真正地向我们中国的同仁们展示,把我们云南独具魅力的语言通过一个作品诠释出来。”

视频截图

  2008年,陶春受邀担任了奥运会闭幕晚会第一篇的执行编导。为了把云南的文化元素在闭幕式中展现,陶春把云南景颇族的银饰、苗族的银饰、哈尼族的服装特色都融进了第一篇开头的“云岭姑娘”当中。当2000个银色的姑娘震撼登场,来自云岭的民族文化也在此刻肆意绽放。

  同年,陶春担任省歌舞剧院院长不久,又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省歌舞剧院作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必须向市场要效益。改革势在必行,在那段时间,院里的演员走了一半。陶春却咬牙留了下来,带领大家走向市场放手一搏,开辟出一条新路:做自己的晚会、做自己的品牌。

  2010年,由陶春编导的文化旅游演出项目《梦幻腾冲》演出,受到了广大游客喜爱,当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二年实现盈利。同年,陶春在柬埔寨打造的《吴哥的微笑》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也成为宣传柬埔寨文化的一面旗帜,被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视频截图

  从业至今,陶春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文艺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面对荣誉,陶春告诉记者:“我成为全国劳模,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以后就更不能忘记国家人民给我这份荣誉的分量,时时刻刻都要牢记自己是一个劳模。”

  如今,陶春虽然已经步入退休的阶段,却始终坚持着“退而不休”,继续为云南民族文化事业作出着贡献。“我是为云南文化而生的一个人,退休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我应该像一个蜡烛,点燃后燃烧自己,照亮更多有关有文化的东西”。44年执着,陶春从舞蹈演员到全国知名的编导和导演,打造出了大批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品,并不断开创着属于自己艺术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编辑:王莹 吴珺 孙寅翔 胡津滔 王梦雪 

  记者:李洁 实习记者 郭小煜

  海报设计:蔡陈晨 李青骏

  【相关新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朱兆云:数十年躬耕不辍 “医药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耿家盛:30年匠心磨就车工一把刀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增智:用荧幕连接起山里山外的世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辉:三十年奔跑在创新一线的电网“卫士”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陈向华:三十年锤起锤落铸就铁运安全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尼玛拉木:一个女邮递员的20年雪山邮路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郑瑞东:与电共舞17年 高压线路上的穿行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蒋秋香:从农民工到大工匠,奋斗的青春最闪亮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付家祥:奋斗在化工厂生产一线的实干家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起明:扎根电务生产一线的铁路信号守护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舒群:用一生研究一个行业 果农心中的“红梨妈妈”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王靖生: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他把怒江脱贫的故事告诉世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阮鸿献:用一生一心做药 从大山深处走出的“滇南药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缪沅振:凭肉眼可分辨精矿品位 矿工厂的“拼命三郎”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番兴明:培育那粒改变世界的种子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邱仕强:二十年创新钻研 卷烟厂里的“机械医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昕成:用绿色基建守护云南的绿水青山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淼:24年匠心筑梦的高炉“铁人”

责任编辑:胡津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