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缪沅振:凭肉眼可分辨精矿品位 矿工厂的“拼命三郎”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4日 20:26:34  来源: 云南网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两期陆续推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省档案局

联合出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

今天推出第十四集

 

  “想干就有舞台、肯干不会吃亏、会干将会成就人生!”这是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磨选工段工段长缪沅振18年来一直奉行的工作准则。

  1983年,缪沅振出生在云南中部的哀牢山脚下。幼时农村艰苦的成长环境让缪沅振心中怀揣着梦想:“长大后我一定要走出那座大山,要去远方奋斗,要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安稳工作。” 2003年,玉溪矿业的一则招聘通知改变了缪沅振的命运,他从2000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一名正式职工。

视频截图

  从“泥腿子”到企业员工,缪沅振实现了自己走出大山的心愿,他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倍感珍惜。然而一开始,完全陌生的工作流程让缪沅振措手不及,“那么多的设备,一进去我懵了,我要从哪里着手?”面对着领导下达的3个月适应期任务,缪沅振没有服输,他只说了一个字:好。

  从那之后,缪沅振就养成了随身携带小本子、随时向老师傅们请教的习惯。数十本翻烂破损的本子上面记满了他日常遇到的难题、职工反映的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不是什么天才,就是靠一些笨的办法,多努力、多用、多投入一些学习的时间。”凭借着这样的劲头,仅仅半年的时间,缪沅振就掌握了球磨岗位的基本知识,以及浮选、磁选、药剂添加等工艺及溢流型、格子型球磨机,自吸式、充气式浮选机等关键设备操作的知识,两年多后,他就担任了磨选工段班组长。

视频截图

  除了用本子记录问题之外,缪沅振还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笨办法” ——认真看、仔细听、用手摸。这样长期以往,他甚至练就出了仅凭肉眼就可分辨精矿品位的绝招。而通过日常细心的观察记录和调整判断,缪沅振又提出了浮选岗位“三辨”“四调”和“稳当先”的操作方法,稳定提升了浮选经济技术指标,保证了92%的铜回收率。这套“缪沅振工作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00多台设备的隆隆机声见证着缪沅振在岗位上的不断精进。

  18年中,缪沅振和他的团队攻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累计完成了20多项技改,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通过他们技改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了3000万元。2018年,以缪沅振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立以来,缪沅振又手把手带出了一支高素质团队,带领众人攻关了4、5项大项目。

视频截图

  缪沅振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云南省劳动模范”、“最美云岭国企人”、“云南省浮选工技术状元”等称号。提及对劳模二字的理解,缪沅振回答坚定:“作为全国劳模,首先就是要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不怕吃苦、不埋怨、不抱怨,做力所能及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我最希望的,还是把矿山事业做得越大越强。”18年春秋,缪沅振从农民工到业界公认的“技能专家”、“拼命三郎”。在未来,他还将继续用工匠精神的执着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成就自己不凡的矿工人生。

  编辑:李洁 王莹 胡津滔 吴珺 王梦雪

  记者:孙寅翔 实习记者 郭小煜

  海报设计:蔡陈晨 李青骏

  【相关新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朱兆云:数十年躬耕不辍 “医药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耿家盛:30年匠心磨就车工一把刀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增智:用荧幕连接起山里山外的世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辉:三十年奔跑在创新一线的电网“卫士”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陈向华:三十年锤起锤落铸就铁运安全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尼玛拉木:一个女邮递员的20年雪山邮路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郑瑞东:与电共舞17年 高压线路上的穿行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蒋秋香:从农民工到大工匠,奋斗的青春最闪亮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付家祥:奋斗在化工厂生产一线的实干家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起明:扎根电务生产一线的铁路信号守护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舒群:用一生研究一个行业 果农心中的“红梨妈妈”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王靖生: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他把怒江脱贫的故事告诉世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阮鸿献:用一生一心做药 从大山深处走出的“滇南药王”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