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是把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的劳模记忆工程利用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让我们一同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的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讲好劳模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中团结奋斗,建功立业。
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档案局(馆)联合出品的《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新一批微视频正在播出。今天,推出《“三江”腹地的司法行者——李学全》。
身着法袍、手执法槌,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之上,维护着公平与正义。这是许多人心目中法官的形象。而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却有这样一位法官,他常年行走在村村寨寨,与泥土为伴,与村民交心,处理着大事小事、“家长里短”。他就是践行司法为民的典型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学全。
1970年,李学全出生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的一个高寒山村,这里山高路远、物质匮乏,多民族交融、多宗教并存。在8岁以前,李学全都没有接触过汉语。“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学校,那里的老师采用的是汉话、傈僳话的‘双语教学’,我才学会了普通话。”李学全回忆。在那时,勤奋好学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几乎门门功课都是满分。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中学的李学全看到了法院法官在学校附近办案的情景。自那刻起,他内心深处便对这份维护公平与正义的职业产生了崇高敬意。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律专业,并顺利考入云南政法专科学校,为他日后的法官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8月,从政法学校毕业的李学全,满怀憧憬地踏入了新落成的维西县塔城人民法庭,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尽管这里案件数量相对较少,且大多涉及一些琐碎的小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与众多有法律诉求的百姓接触后,李学全逐渐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深远意义。“基层法庭虽小,却是维护地方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他感慨道。
同时,李学全充分发挥自己的“双语”特长,在司法实践中灵活运用汉语与傈僳语为当地百姓办理案件,这不仅消除了语言沟通障碍,也极大地增强了与群众的感情。因此,他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双语”法官。
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的维西县,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群众的司法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当事人来回打官司的成本很高,有些当事人不要说来法院了,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来到县城。我们觉得一些案件必须要下去办。”于是,为了方便山区群众诉讼,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李学全带着书记员把开庭地点放在了村村寨寨。
有一次,两位平日里就存在矛盾的老人,因水田放水起了争执。凌晨5点,其中一方的家属急匆匆赶到法庭,恳请法官到现场调解。李学全立即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审判员一同前往水田,耐心细致地进行劝解与疏导。最终双方的所有积怨与矛盾得以化解。
在基层工作中,处理此类尚未立案的邻里纠纷,虽然难以直接体现在工作业绩上,但是通过法官的积极介入与不懈努力,换来了邻里间的和睦相处与乡村的和谐稳定,这切切实实让李学全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法官的价值所在。“虽然看似都是些琐碎小事,但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可能会酿成大错。大部分的案件我们都提前化解了。我们每年接触的纠纷有上百件,但最终正式立案的仅有十多件。”李学全如是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又在农村基层工作,还是认一个死理:医院不是病人越多越好,人不是吃药越多越好,派出所不是抓人越多越好,法庭也不是坐堂审案越多越好。”
就这样,李学全无数次跋山涉水,深入山区巡回办案,他的足迹遍布了三江腹地的山山水水、大小村寨。多年来,经他悉心化解的纠纷远远超过了他直接办理的案件。通过在一线积极介入,有效解决了大量潜在的冲突与矛盾,将众多案件化解在诉讼之前,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了诉讼案件的数量,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很多纠纷都发生在边远的山区里面,当地比较贫困,路都是这几年才修通的。但是再远再难走的路,我们也必须前往。”有一次,在审理维西县某公司破产案时,需对该企业的矿山财产进行清算。该矿山地处偏远,步行两天才能到达。在爬了一天崎岖的山路后,清算组的两名成员因恶劣的天气和透支的体力无法前行,李学全便与另一名成员继续前往。
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当他们终于到达矿山时,突然风雪交加,去往矿洞的途中不时有乱石滚落。矿山的工人纷纷劝李学全不要冒险前往,但考虑到企业矿山财产清算的紧迫性,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与清算组成员及矿山负责人一同进入矿洞进行测量。最终及时圆满完成了清算工作,李学全的勇敢与敬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对他钦佩有加。
2008年,李学全出任维西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凭借其多年深入山区一线、践行巡回办案的丰富经验,他主持制定了《维西县法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巡回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旨在全面加强和有效保障巡回审判工作。这些制度的实施,推动了维西县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
在长达31年的法官职业生涯中,李学全视司法为信仰、审判为使命。2007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他“优秀法官”称号;2008年,他被评为云南省“十佳法官”;2011年,荣获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同时被评为云南省政法系统和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悠悠岁月,不仅见证了李学全对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更在雪域高原倾注了他无愧于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无私奉献。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法律的庄严与权威,传递了法律的尊严与温度,成为了一名行走在三江腹地的司法行者。
【相关阅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蒋志农:七彩云南“水稻之父”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子建华:为“中国速度”造引擎的数控大神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黄春球:科技巾帼力量 擦亮云药金字招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郗波叶帕旺:扎根边疆 架起党群“连心桥”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熊朝忠:大山里走出的世界拳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徐成东:“艾萨”铅冶炼技术第一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杨祝良:了不起的“蘑菇”先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邓前堆:“索道医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白艳:人生终点站的“美丽天使”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李永山:工程建设“急先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孙廷聪:“纸”造美好生活的“赶路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王世德:扎根山村的教育守望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钟照阳:滇越铁路上的“老中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黄敏:“泳”不停歇的残奥冠军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岩帕:边疆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梁北钳:化工战线的“梁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