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中的劳模记忆工程,是把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让我们一同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讲好劳模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中团结奋斗,建功立业。
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档案局联合出品的《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正在播出,今天,推出第五集《乡村致富领头羊——石兴海》。
从农民到村医,从龙胆草种植第一人到村民致富领头人,他日复一日,向贫穷宣战,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更让地处高寒山地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石兴海。
多年来,响水村的贫困一直是石兴海心中打不开的结。每当遇到村民因贫穷而治不起病的时候,这种苦楚便像刺一样扎在他的心里。那时,石兴海和乡亲们一样,会去山里挖一种叫龙胆草的野生草药,可辛苦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即便这样,野生龙胆草还是越挖越少。收购商在村民零星供货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出价也越来越低。眼看村民们的这条财路也要断了。
偶然的一次机会,石兴海在中央农业农村频道上看到有人通过养山鸡,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对中草药极为熟悉的石兴海大腿一拍,为什么不人工种植试试看呢?
可当石兴海把这一想法与村民们分享后,大家却一致不看好。从未有人种过龙胆草,万一种植失败怎么办?石兴海深思熟虑后,决定自己先试种。于是,2001年秋天,石兴海带领一家7口上山采集龙胆草种子。由于资源早已毁坏,一家人早出晚归半个月,才终于采集到0.3千克龙胆草种子。他带领家人在本村13亩瘠薄的山地上进行人工种植龙胆草。期间,他翻阅书籍,请教专家,一步步摸索前行。
在他的细心种植下,2003年,石兴海种植的龙胆草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春天,龙胆草开花结果了。更令他意外的是,第一次售卖便获得了2万元的收入。在一个贫困村有如此高昂的收入,村民都兴奋了起来,奔走相告。一石激起千重浪。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他的带动下踊跃种植,石兴海也成为了当地龙胆草种植第一人。
“一个人富起来不算,要带动群众富起来,这是一个党员的宗旨。”从此石兴海经常走东家串西家,把自己摸索出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响水村民。不仅如此,石兴海还受邀去其他乡镇、州市,甚至省外去传授经验,给群众做种植培训。“因为这个龙胆草以前也从来没有人种过,我给他们培训以后,收成都不错,带动了当地经济。”不久后,响水村野生药物种植协会应运而生。
可石兴海并没有满足于当时取得的成果。他意识到,单家独户的种植抵御不了风险,形不成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于是2005年,石兴海为扩大生产,将自己收获的10千克种子无偿提供给协会会员和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以此起步,响水村村民开始走上了一条靠特色种植致富的路子。
2007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法》,响水村中草药种植协会在石兴海的牵头下,正式向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向商业经营领域延伸。在种植龙胆草的同时,石兴海又带领协会会员与村民积极探索花椒、山川子、重楼等药材种植,并取得了成功。2008年,云县被云南省列为“云药之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与贫困对抗,带领村民实现共同致富的石兴海,虽然手上起满了老茧,头发染上了白霜,可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响水村的村民过上了从前不敢想象的幸福生活。如今已70岁高龄的他却依然奔忙在田间地头,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设继续发挥着一名普通农民党员的光和热。
【相关阅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蒋志农:七彩云南“水稻之父”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子建华:为“中国速度”造引擎的数控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