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中的劳模记忆工程,是把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让我们一同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讲好劳模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中团结奋斗,建功立业。
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档案局联合出品的《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正在播出。今天,推出第二集《为“中国速度”造引擎的数控大神——子建华》。
行走在智能化的生产线边,看着传送带上流转的产品、忙碌作业的机器人……子建华感慨万千。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的参与者,他的故事也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1973年,子建华出生在云南永胜县的一个小乡村,那时候村里冷饮店是孩子们的最爱。但爱学习、爱钻研的子建华却对制冰机里的柴油机产生了兴趣,拆卸、清洗、安装时,他总喜欢蹲在一旁,而命运的齿轮就从这台柴油机开始转动。
这份喜欢钻研摸索的劲,也被子建华带到了工作中,刚进云内动力不久,子建华被安排学习操作首批数控设备,很快便学有所成。随后,他率先完成了大批发动机产品的计算机图形库,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解决了发动机离合壳体开裂的问题。
工作二十多年,子建华始终保持着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热情,他将自己的人生轨迹融入国产发动机发展事业中。
1997年,大学毕业后,满怀憧憬的子建华进入云内动力。尽管初入公司时被分配到车间,但他并未气馁,反而安慰父亲,“搬那些零部件,实际上它是带着图纸的,可以通过图纸看到零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从车间起步,子建华通过搬运零部件熟悉公司和工艺,努力学习操作数控设备,在实操中积累实践经验,很快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此后,他慢慢扛起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重担,多次参与和带领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在柔性生产线建设过程中,他作为项目小组成员,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与国外合作团队反复讨论交流方案,创造性地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最终,项目获得2007年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公司智能化改造项目中,他用系统将整个生产线从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全流程打通,同时引进机器人,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识别等功能。这也是子建华引以为傲的成果,“那条生产线在这个行业上是一个开创性的。”
从零起步,子建华完成了从扛箱子到扛担子的跨越,一路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辅席设计师。“我经历的这20多年国家发展非常快,我们一些辅机设备,已经超越进口设备了。”
作为参与者,子建华亲历了“中国智造”的崛起,他和团队先后完成了10余个柴油机和汽油机产品的200余套精密复杂铸造模具和冲压模具的数控编程和加工,参与和负责了14条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加工验证等,为企业实现年产80万台发动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如今,50岁的子建华身影依然奋战在电脑前、活跃在车间里,他用旺盛的精力与年轻的工程师们一起奋斗。“时代已经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新能源发展非常快,自己得不断学习才跟得上时代发展。”他,用行动诠释着“择一业,终一生”的职业信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