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云岭职工 >> 新闻动态 >> 正文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张无敌:变废为宝的“无敌”专家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9日 14:49:56  来源: 云南网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是把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的劳模记忆工程利用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让我们一同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的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讲好劳模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中团结奋斗,建功立业。

  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档案局(馆)联合出品的《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新一批微视频正在播出。今天,推出《变废为宝的“无敌”专家——张无敌》。

 
 

 

  在云南偏远地区的村村寨寨,有这样一个人,一脸络腮胡子,操着一口方言挨家挨户给村民讲“沼气”,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大胡子教授”。

  “大胡子教授”名叫张无敌,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组成员,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云南师范大学“教育部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能工程研究室”主任,共产党员。

  研究沼气,离不开与又脏又臭的人畜排泄物打交道。选择这条科研道路,与张无敌的成长经历有着莫大关系。小学时,他每天除了读书,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到村子附近的山上砍柴;初中时,附近山上的树被砍光了;到了初三,就只能挖树根当柴烧。这段经历成了张无敌日后研究和推广沼气的重要动力。

  亲眼看见农村生态的破坏,张无敌心里很担忧,但不砍树,农民又能怎么生活呢?直到1985年5月,正在云南大学化学系学习的张无敌,有幸加入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课题小组,开始进行关于农村沼气的课题研究。正是在这里,张无敌被沼气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深深吸引,困惑已久的问题,终于找到了解题思路。

  上世纪末,沼气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面临着建造难、推广难两大问题。

  建造一个沼气池需要的水泥、石子砂料、钢材等材料通常重达五六吨,当时云南大多数村庄道路难行,车辆几乎不能到达,建设材料只能靠人力搬运。运输的不便成为沼气池安装推广的第一道阻碍。为此,张无敌从材料上着手进行技术改良,研发出玻璃钢作为材料的商品化沼气池。池子总重量降到一百多公斤,几个村民扛着就能回村,这让在偏远山村建设沼气池成为可能。如今,张无敌研发的玻璃钢户用沼气池已在10多个国家进行了技术推广。

  张无敌深知“越是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发展沼气的意义就越大,也就越需要我们。我们做科研不是为了有惊天动地的发现,而是为了对社会产生实际效果。”

  但刚开始,沼气在一些偏远农村,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并不顺利,用粪便产生的气体煮饭,是村民们闻所未闻的事情。于是,张无敌就从村支书、村长、党员开始做工作。有了第一批示范,再把全村人请来,看如何用沼气烧水、做饭。当蓝色火焰燃起,村民们也看到了沼气的便利,沼气池也就慢慢在村里推广开了。离开时,村里的老老少少自发地用烟杆做成火把,站成两行,把路照亮的场景,让张无敌非常感动,“朴实的老百姓帮我们照亮了路,送出了村,我们应该做更多有利于老百姓的事。”

  那时候,张无敌每年有超过150天待在农村,无论是在梁河黑脑子村、阿昌族村,还是在富宁老寨彝族村、嵩明迤者村,越是偏僻、污浊的沼气池建设地,越能看到他朴素的身影。他和村民一起拌灰、砌砖、挑粪、投料。在村里,看到牛粪,他都要亲手捏一捏,了解粪便中水分的含量、细腻程度和新鲜程度,以此决定在沼气池中投入发酵菌种的质量和数量。在农户家,他总要打开沼气池进出料口的盖子闻一闻、看一看,然后对这个沼气池的运行作出判断。数十年间,张无敌跑遍了云南省120多个县、市、区农村,建造了数十万个沼气池,破解了农村燃料短缺、污染大的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村。以大量实践为支撑,张无敌带领团队研发了不同工艺的沼气技术,形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4F循环经济模式,攻克了寒冷地区冬季沼气工程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

  这位“大胡子教授”总结他的科研和技术推广经历:经过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贫困山区的希望之火被点燃,荒山又焕发出绿色生机。在推动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科研路上,他永不停歇。

  “共产党员是火种”是张无敌的信念,也是对他最贴切的描述。40年来,他始终致力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及称号。勇攀科学高峰的同时,张无敌不忘教书育人的本职。他把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研究生2人,许多学生成长为我国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

  【相关阅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蒋志农:七彩云南“水稻之父”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子建华:为“中国速度”造引擎的数控大神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黄春球:科技巾帼力量 擦亮云药金字招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张绍清:云南“福尔摩斯”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石兴海:乡村致富领头羊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胡长福:高原矿山守护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段松:生死卧底 缉毒先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郗波叶帕旺:扎根边疆 架起党群“连心桥”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张建波:向“艾”而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熊朝忠:大山里走出的世界拳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徐成东:“艾萨”铅冶炼技术第一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杨祝良:了不起的“蘑菇”先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邓前堆:“索道医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白艳:人生终点站的“美丽天使”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李永山:工程建设“急先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孙廷聪:“纸”造美好生活的“赶路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王世德:扎根山村的教育守望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钟照阳:滇越铁路上的“老中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黄敏:“泳”不停歇的残奥冠军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岩帕:边疆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第二季|梁北钳:化工战线的“梁铁人”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