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是苗家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技艺,三千多年时光,它见证了苗家悠久的历史,诉说着苗家动人的故事。
把簧片安装在笙管上
各种规格的芦笙实物
“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烟波渺渺芦笙响,苗家风情醉八方,芦笙悠扬,婉转动听,时而欣喜,时而哀怨,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因芦笙而变得动人。
在昭通市大关县,芦笙是苗族同胞非常喜爱的传统乐器。这种古老的多簧气鸣乐器,制作工序繁杂、工艺考究,芦笙匠人需经过选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装簧片和定音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件造型优美、音质优良的苗族芦笙。
土法冶炼簧片所需的铜材
削制簧片
“芦笙不响,五谷不长。”芦笙,已然融入了苗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逢年过节、办丧庆喜,还是田间劳作,奏响悠扬悦耳的芦笙曲,是苗家人热烈的芦笙情。
“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一息一吹间,寄托了苗家人浓烈的情怀。一把芦笙,耕耘着苗家文化;一把芦笙,唤醒着悠远的历史记忆;一把芦笙,承载着苗家儿女的精神寄托……淙淙流水旁,丝丝雨雾中,一曲芦笙响起,是让人舍不下的依恋。
小贴士:
2006年5月20日,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削制笙兜
制作芦笙的部分工具斧、刨、钻、刀、砧和尚未制作完成的笙兜毛坯
制作苗族芦笙
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芦笙一般由笙管、笙斗、簧片和共鸣管部分构成。天星镇芦笙制作,取材苦竹、桦槁树皮、杉木、铜片。主要工具为各种大小不同的刀、锯、刨、凿、钻、锤、剪刀、炼炉。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图片编辑:杨吉娟
本期文案:杨吉娟
海报制作:鲍子仟
视频制作:谭馨语
图片: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大关县文化馆
视频素材:大关县文化馆
《早安云南》面向社会征集云南生态山水、节俗节庆、非遗文创和美丽瞬间的图片、短视频,选用者,稿酬从优!(投稿邮箱:ynwdfzx@qq.com)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