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云南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一部分群众而言,使用普通话顺畅交流、使用规范字正确表达仍存在困难。如何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1月17日,在第一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中,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昆明市委会主委戴彬认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首先要建立在沟通顺畅的基础上,同语同音才能同心同行,同心同行才能亲如一家,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现场,省政协委员、临沧市镇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立琛通过镇康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阿数瑟”向大家分享边疆“国门文化”建设的故事。在新征程上,王立琛期待“阿数瑟”能传唱出各族群众的共同情感和理想,让传统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纽带,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其民族观教育事关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省政协委员、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青年联合会主席许思思表示,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精神,云南积极探索“1234”工作措施,在云岭青年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年样板”。
省政协委员,普洱市西盟县力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娜思现场分享了三个关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西盟故事。娜思说,“作为一名边疆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也是一名基层的政协委员,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起‘收信人’和‘答卷人’的责任,传承先辈精神,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
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云南的两张名片,要把握数字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时代特征,以新模式、新消费、新业态促进云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曲靖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珠江源头,旅居曲靖”为品牌引领,建设以土瓜冲为代表的多个特色旅居村。同时,以市场化运营为导向,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进企业发展旅居,盘活村里的闲置低效资产,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的就业。
不断提高云南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让优秀的医生带出更优质的团队、帮助更多的基层医生服务更广大的人群,群众小病就可以不出社区、不出街道,从源头上解决“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边境地区倾斜,为边境地区的孩子创造更多接触先进事物与思想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助力他们早日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担当起新时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