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米,这是峡谷深处的尼珠河村距离谷顶的距离,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段距离曾让村民出行举步维艰。
景区“观光电梯+缆车”建成后,不仅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孩子们上学的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减至30分钟。
近期,曲靖市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委会尼珠河村孩子乘坐“空中校车”上学的新闻刷屏网络,这一暖心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网友。2025年云南省两会期间,云南网记者专访了省人大代表,宣威市委副书记、市长许韶发,听他讲述“空中校车”背后的故事。
省人大代表,宣威市委副书记、市长许韶发讲述“空中校车”背后的故事
历经8年 天堑变通途
尼珠河村位于尼珠河大峡谷最底部,全村共有56户256人。数百米高的峡谷宛如刀削斧凿,成为了学生上学、村民出行的最大阻碍。
昔日的尼珠河村 普立乡供图
许韶发依然记得10多年前初次到尼珠河村时的场景,当时他结束了白天工作,迎着暮色入村。通往村里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小道,芒刺肆意横生,很难将其与“路”联想在一起。
抵达村里时已是深夜,许韶发的双手布满了划痕和血迹。他坚持在村里住了一晚,这一晚他彻夜未眠,村民们生活的艰辛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修通出村的路,比登天还难。”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句话。这一夸张的说法,道出了修路的艰难。为解决尼珠河村脱贫致富难、打通孩子上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宣威市委、市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先后提出过整村移民搬迁、修建盘山公路等方案,但都因地形条件限制、群众意愿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而未能实施。
经过多重探索,宣威市将目光聚焦以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2014年—2022年,宣威市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投入3.8亿元将尼珠河打造为4A级景区,同时投入8000多万元对高速—景区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先后3次对上学路线进行优化,通过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统筹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发展路径。
作为项目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许韶发深知其中的艰辛:项目几度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终通过多方筹措协调资金,优先保障了这一项目的推进。
2021年10月,景区正式建成开业,对尼珠河村及附近的村民免费开放。2021年—2022年间,高达268米的电梯和近200米高差的高空索道缆车相继启动;长达42公里、7.5米宽的“高速—景区道路”也全面开通。
通往景区的道路 普立乡供图
曾实地“暗访”村民能否免费乘坐
孩子们上学有了直达云端的“空中校车”,再也不用跋山涉水;有的村民坐着电梯、缆车,生平第一次到了宣威市区。出山的路不再遥远,曾经“比登天还难”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此时,许韶发最关心的是:村民们能不能免费乘坐?为此,他还特意到景区“暗访”,看到村民们无需凭证,就能免费享受景区提供的服务。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天堑变通途的夙愿最终得以实现。
“空中校车”意外走红后,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对此,许韶发回应:“这是我们分内的职责,也是应当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宣威市立足发展实际,结合地方特色,着力推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和基础设施利民惠民的生动实践。景区运营后,尼珠河村通过“旅游+”,打通了农民的“致富路”。去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4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212家,已有返乡创业人员子女陆续转学到官寨完小就学,“旅游+”释放的红利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
如今的尼珠河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短期靠项目、中期靠产业、长期靠人才,而人才还要依靠教育。所以,我们把教育列入民生的头等大事,这是分内职责,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许韶发表示。
“把老百姓的心上事作为上心事”
“‘空中校车’和通达景区道路的建成,这一生动实践一头连接着发展建设,一头连接着民生冷暖。”在许韶发看来,基础设施的改善缩短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这是老百姓的致富路,也是连心路。
着眼未来,许韶发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的心上事作为我们的上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努力交出一份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夏欣瞳
特别鸣谢:中共宣威市委宣传部、宣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