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云南山美水美,生态环境好,培养出来的‘土特产’品质也特别好!希望能把云南的‘土特产’带给更多的消费者,让更多人品味云南的美好,也让‘土特产’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抓手。”云南省政协委员、民革大理州委专职副主委寸香妹说。
近年来,寸香妹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在她看来,依托“土特产”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与弘扬乡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民革大理州委从2022年起参与的‘百村千户’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本地有许多很好的‘土特产’,却存在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小且同质竞争严重、品牌建设意识匮乏等问题。”基于调查所感所思,寸香妹建议,一是要借助沪滇协作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本地青年创业者成立小微企业,吸引返乡创业青年创办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针对规模大但缺乏优势的产业,依托沪滇协作机制引入大型龙头企业。二是要合理利用对口帮扶高校资源,主动梳理“土特产”经营主体需求,在技术、规划决策和人才培训层面寻求帮扶,解决发展实际难题。三是要瞄准中高端市场需求,在保障产品质量前提下,通过线下展示、社区团购等渠道推广产品,并依据不同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
寸香妹表示,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破解“土特产”销路难题,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让乡村产业有效有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云南网记者 杨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