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6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勇往直前,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绘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五个历史性突破之一。
其成就可主要概括为:完善一个体系、优化一个空间、筑牢一方屏障,生态环境持续优良、绿色发展更加深入,最美丽省份建设全面开启。从这组“十三五”的数字中,可以看到,云南正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从单一制度出台转向制度体系构建,完成改革事项118项,完成率为100%。生态补偿、河(湖)长制、农田水利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制度相继建立。
云南昭通向家坝电站 柴峻峰 摄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2015-2019年争取中央财政下达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79.1亿元,年均递增19.74%。强化“一张蓝图”管控,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编制完成了“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森林面积达3.5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
持续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长”,2019年,全省森林面积3.59亿亩,森林覆盖率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颁布实施全国首个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88%。
彩鹮(左)
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截至2020年12月,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保持Ⅲ类以上水质;全省3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初见成效,省会昆明市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普洱市:书写生态立市绿色篇章
世界一流“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2019年,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52.6%,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推行GEP与GDP双核算、双考核,探索走出了一条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的创新之路。
云南凤庆县:宜居之城点亮“美丽县城”创建
以干净、宜居、特色、智慧为重点开展“美丽县城”建设,命名了20个“美丽县城”,授牌了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加大了传统村落民居、民族特色村寨和历史文化名街、名村、名镇、名城保护力度。开展沿路、沿河湖、沿集镇绿化,建设完成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国际机场3条美丽公路。以昆明市为试点逐步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九湖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目前,全省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保持Ⅲ类以上水质;九大高原湖泊劣V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洱海水质稳定向好,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水平。云南治湖经验被中央深改办在全国推广交流,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
“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为云南突出优势特色、推进跨越式发展把脉定向。云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九大高原湖泊劣V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洱海水质稳定向好……云南绿色发展目标锚定,轮廓已成,为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扮靓了“云南底色”。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许芸翡
统筹:李向雄 刘晓颖
策划:罗蓉婵 李星佺 自然 何沐
记者:张玛睿
编辑:钱霓
视觉设计:陈洪涛 潘思颖 王梓澜
【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