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首页 | 邮箱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改天换地筑基业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 08:20:09  来源:云南网

  1950年2月24日,在昆明庾园召开的云南省地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宣布云南解放、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成立。

  迎来全省解放的云南,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巨大的历史跨越,开辟了云南发展的光明前景。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政权

  云南全境解放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共云南省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为云南制定的“团结第一、工作第二”的工作方针,领导全省各族人民,实行军事接管,建立人民政权,巩固统一战线,开展剿匪斗争,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1950年3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3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陈赓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张冲、杨文清为副主席。195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继建立,县级以下基层政权的建立也相应展开。至1953年底,全省确立了省、专区(市)、县、区、乡五级人民政权组织体系,完成了新旧政权体系的更替。

  1950年12月,云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成立,这是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的前身,在当时代行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5年2月21日至24日,政协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昆明召开。

  1954年8月,云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人民胜利堂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云南正式建立,大会选举出了45名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6年6月25日至30日,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19人,选举产生中共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9人。

  实现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951年至1958年,全省分类别、分批次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内地坝区土改、内地山区土改、缓冲区土改、和平协商土改和“直接过渡”五种方式,经历7年时间,完成了全省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各种封建剥削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为全省经济恢复和社会进步扫清了障碍。尤其是阶级分化不明显,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跨越若干社会发展阶段,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彝族妇女从干部手中接过新颁发的土地证

  从1953年开始,遵照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组织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一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云南初步确立。

  开创边疆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积极开展民族识别,消除民族歧视,培养民族干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共同进步,开启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1950年6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分散居住在祖国各地的各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组成参观团,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盛典活动,云南53名代表参加。

  1950年8月6日,中央访问团西南团第二分团带着党中央的关怀来到云南。访问团足迹遍及9个专区、42个县,行程18400公里,同时积极配合当地党委开展民主建政工作,并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调查。

  1950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第一次少数民族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向边疆民族地区派驻民族工作队,全面开展边疆民族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密切党和政府与各族人民的联系,打开了民族地区的工作新局面。

  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1月1日,宁洱地委和专署举行了宁洱专区第一次兄弟民族会议。在宁洱红场上,3000多名群众参加了民族团结盟誓大会。按照佤族重大祭典习俗,各族代表喝咒水、剽牛,立碑盟誓,48名代表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用汉文、傣文、拉祜文等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块“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1951年,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云南民族贸易工作开始启动,极大地改善了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烈欢迎,称赞民族贸易工作者是“毛主席派来的人”。

  1951年5月12日,云南省第一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峨山民族自治县正式成立。1953年1月23日,云南省第一个相当于专区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宣告成立。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省委对初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的称谓进行更改,统一为自治州和自治县两级。

  1954年,云南省启动民族识别工作,识别出第一批21个少数民族。1979年,基诺族被认定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民族识别工作顺利完成。

  迈开经济建设开拓发展步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经济建设总体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工业布局全面展开,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云南以推进合作化为中心,在广大农村掀起了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主要方向的农业生产高潮,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1955年4月,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上,开始了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期间,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全面展开,到1957年具有云南特点的工业化布局初步形成,云南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五计划”期间,中央对云南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促进了云南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电力工业进步显著,1957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为6.2万千瓦,比1950年增加了4.27倍。卷烟、制糖等地方特色工业迅猛崛起。

  1965年至1980年,国家先后用于云南三线建设的资金达150.95亿元。三线建设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958年8月,贵昆铁路开工,1966年开通运营,结束了云南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

  1958年,成昆铁路开工建设,1970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创造13个世界之最和18个中国之最。

  着力推进社会事业根本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省的文盲率高达85%。1956年5月,云南省扫盲协会成立,以14岁至50岁的人为主要对象,协调推进全省各地区、各行业的扫盲教育。到1959年,全省青壮年文盲率降低了37%。

舞蹈《五朵金花》

  1950年,云南有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2481人;普通中学115所,在校学生21796人;小学11559所,在校生558379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仅占全省人口1595万人的1.3%。到1978年,云南有高等院校15所,在校学生15915人;普通中学1525所,在校学生1289291人;小学66672所,在校生4360335人。

  为提高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水平,全省各地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建立各级人民医院,组建省巡回医疗队、民族卫生工作队、滇西鼠疫调查防治团、防疫队、妇幼卫生工作队,切实做好各族群众医疗、防疫工作。同时加大投入,建立了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药品检验所、卫生学校,以及防治鼠疫、疟疾、血吸虫病、麻风、性病、结核等疾病的专业研究机构。

  1965年,全省科技队伍发展到44786人,比1952年增长近5倍;地、州、市以上独立科研机构44个,比1952年增长了7.8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发展到35个。

  云南体育事业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增强人民体质的主要手段,涌现出了以邱钟惠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云南省文化艺术事业飞速发展,以《山间铃响马帮来》《五朵金花》《阿诗玛》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享誉国内外,成为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云南网记者 耿嘉 张彤

  相关链接:云南日报7月1日T01-T12特刊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浴血奋斗迎解放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改天换地筑基业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改革开放启新程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民族团结花正艳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绿染云岭气象新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构筑开放新高地

  【百年辉煌 云岭巨变】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韩焕玉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