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一个名字里蕴藏着无尽诗意的地方
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
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品牌
正在成为引领旅居潮流
展现云南美好生活的重要窗口
助力云南旅居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多元的、丰富的,它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将度假、乡村、养老、康养、文化艺术与户外运动等多种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编织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旅居云南生活画卷。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不久前,河南安阳六旬老人“麦子阿姨”来到西双版纳,在一家民宿开启了“以工换宿”的旅居生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21℃左右,加之茂密的森林覆盖,如同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吸引了大量“新西双版纳人”到此生活、旅居、置业。
雨林中的丁达尔效应。(望天树景区 供图)
随着2024年“观鸥季”系列活动的启动,昆明滇池度假区成为一片人鸥和谐的天地。沿着滇池黄金岸线,游客们与红嘴鸥共舞,感受昆明独有的浪漫。群鸥翔集的视觉盛宴、鸥欢人乐的和谐画面,让人们在休闲度假中感受到内心的自由与温暖。
远离城市的喧嚣,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元阳县阿者科村呈现出生活的另一种模样。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增辉和老伴退休后开启了全国自驾游,2024年10月底他们重返阿者科时惊喜地发现,与8年前首次探访相比,这里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更加宜居宜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有13%的旅居者将乡村作为优选旅居地,乡村旅居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松弛感”生活的热门选择。
元阳梯田 饶勇 摄
从山川到湖泊,从高峡到平原,数千米的海拔差和错综万千的地貌,为云南户外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天然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在此背景下,云南正着力部署、筹备赛事,吸引各方运动爱好者“跟着赛事去旅行”,畅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随着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大理环洱海自行车赛、中国万水千帆赛(大理站)、上合昆明马拉松、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赛事的举办,云南正逐渐成为全球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多元赛事为云南户外运动产业和体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省出台的《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度假旅居、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养老旅居、康养旅居、文化艺术旅居、户外运动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业态,塑造“旅居云南”和“乡愁云南”品牌,助推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丽江古城 王毅 摄
曲靖市马龙区土瓜冲村曾经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外流等问题,如今改头换面成为云南乡村振兴与旅居融合的新典范。该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整合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将其变为吸引游客的旅居民宿,探索出一条旅居产业带动乡村复兴之路。来自重庆的旅居客陈建明在土瓜冲村住了半年时间后,便决定在此定居。他说,这里展现了新农村发展的活力,村民能在当地就业,农产品能便捷地销售出去,村里还吸引了外地投资,进而促进了美丽新村舍建设。他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设施的改善、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坚定了他把这里作为旅居养老理想之地的信心。
大理市中和村是“艺术乡建”带动乡村旅居发展的又一典范。过去,中和村与大理众多传统村庄相似,以种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村里的农田陆续被征用,中和村面临着转型困境。为此,中和村整合56个闲置院落,开放给艺术家使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入驻,曾经的“失地村”变成了如今的“文艺村”。这里不仅有35家客栈、5家餐饮企业和多家旅拍机构,还成为动漫创意、音乐创作等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2023年,中和村被大理白族自治州命名为“艺术家第二居所”,转型为“艺术旅居村”,成为旅居艺术家的诗意栖居地。
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砚山县,是四季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绿色天然颐养区。近年来,砚山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着力构建融合“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云南医养旅居的新标杆。2024年11月,砚山县中医医院养护中心揭牌试运营,迎来首批入住的老人,标志着砚山县在推动中医药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为旅居者提供了全方位健康保障,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旅居云南
感受诗意栖居与幸福美好
云南正丰富旅居业态
全力擦亮“旅居云南”品牌
让更多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
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记者:张敏
设计:王娜
编辑:孙寅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