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一家,四代,一脉家国志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0:05:24  来源: 临沧日报

  原标题:一脉家国志 满庭赤子情

  炎炎夏日,镇康县96.358公里的国境线在群山中蜿蜒起伏,一座座边境村寨点缀其中。

  今年60岁的李光明手拿一张褪色的照片坐在自家院子眺望远方,照片上是几位年轻战友的面庞。

  李光明出生在南伞镇的一个边境苗族村寨,爷爷是解放初期的一名民兵战士。1951年,边境地区匪患猖獗,李光明的爷爷在为解放军带路、站哨时不幸被土匪杀害。

  从小,父亲就常常给李光明讲爷爷的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年幼的李光明听得入神。

  “边境线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必须守护好,这是民兵和解放军战士们的责任。”爷爷的话深深烙在了李光明的心底,让他对英雄充满了敬仰。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像爷爷那样,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为了誓言,未入伍的李光明就经常跑去参加民兵训练。县里武装部的人都认识了这个身体结实、吃苦耐劳的年轻人。

  1982年,17岁的李光明顺利参军入伍。入伍后,李光明凭着自身的韧劲刻苦训练,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成为高射机枪班的班长。

  1984年4月的一天,李光明带着全班战士开展日常训练时,突然接到紧急命令,立即开赴前线。仅仅几天后,战斗就在前线打响了。他们高射机枪班的任务是为部队提供持续的火力压制。由于射击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必须安排人员轮换操作。因此,李光明和射击手一直守在外面,其他战士躲在山坡上的猫耳洞里,既是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反击,也能随时待命,准备接替轮换。

  当笔者问,身处那样的环境是否感到害怕时,李光明毫不犹豫地说,“枪不响、战场比较安静的时候,心里确实有些害怕。可一旦我们这边的枪炮响起来,全身心都投入瞄准、装弹、压制敌人的战斗中时,就顾不上害怕了。”

  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中午才结束。战斗中,与李光明同年入伍的战友姜国云、李金富不幸牺牲。

  失去战友的悲痛还没有平息,第二天,当连队需要人员执行危险的前沿任务时,李光明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看到亲密的战友牺牲,心里虽然悲痛,但已经顾不上害怕了,只想去最需要的地方。”李光明坚定地说。

  在战场上,当地群众的支持如同一股暖流,给了大家无尽的力量和希望。这份军民一心的深厚情谊,也让李光明保家卫国的信念更加坚定。

  1986年光荣退伍后,李光明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担当。他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宣传禁毒防艾知识,还是调解纠纷矛盾,李光明都格外认真。给村民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时,李光明像当年在阵地上那样,严谨、一丝不苟。调解矛盾时,他耐心地进行沟通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李光明说:“和平年代的战场虽然没有硝烟,但守护的责任却没有改变。每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松懈。”

  这份信念也深深影响着李光明的儿子李秋水,从小在父亲讲述的戍边故事中长大,让李秋水耳濡目染,逐渐明白了守边护边的意义。

  如今,李秋水也踏上了同样的道路。大学期间,他毅然选择参军入伍。退伍复学后,他更加体会到代代相传的守边责任。李光明常对儿子说:“边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坚守,你们要永远记住,守护好边境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