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包装 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蔡友权)近年来,宾川县依托优势资源打造世界一流水果之乡,走出一条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全县人均1亩水果、人均水果产值2.5万元以上目标。
宾川县深挖“土”的资源,做大果蔬优势产业,打出农林水政策“组合拳”,实现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构筑起洱海外域补水、本区蓄水、金沙江提水,节水管网配套的智慧高效水网,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用水难、用水烦问题,培育起葡萄以早为优、柑橘以晚为特的“两果”主导产业。
发挥“一村一品”资源优势,发展错季蔬菜、套种蔬菜,宾川县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4个,连续3年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57亿余元,其中,以葡萄、柑橘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达36.92万亩、产量100.4万吨、产值95亿元以上。
宾川县放大“特”的优势,做强宾川果蔬品牌。自主创新的《宾川鲜食葡萄生产技术综合规程》《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规程》被批准为云南省地方农业规范,全县水果生产绿色防控面积达99%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9.83%,累计认证绿色食品24个、有机产品25个、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4个。推出“金果贷”“惠果通”“果e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培育农业企业171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54个、家庭农场278个,其中龙头企业42个,宏源合作社连续6年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前100名榜单,国巨公司被认定为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机制,打造“宾川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全县共有田间管理、嫁接工、修剪工、疏果工、包装工等“果业新农人”7.5万人。全县水果产业平均每亩年用工38人次,累计年用工1402万人次,年劳务增收20亿元。培育出宾川红提葡萄、宾川柑橘等8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宾川柑橘、宾川朱苦拉咖啡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宾川冬桃、宾川贡菜、宾川沃柑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宾川县提高“产”的效益,做活“接二连三”文章。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水果精深加工、分选包装、仓储冷链、物流服务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探索“党建+全产业链”联农带农模式。立足宾川、鹤庆、永胜3县100万亩果蔬基地,以及宾川县内55条水果分级打蜡生产线、176座物流仓储、1368座冷库、150万吨年果蔬加工配套服务体系辐射带动优势,规划实施“一中心多节点”区域性果蔬集散中心建设。鼓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建立菜甸村“党支部+合作农场+托管”促三变、云福公司“四个化零为整”双提升等“党建+全产业链”联农带农增收新样本,把基层党建凝聚力转化为产业发展推动力。宾川县必军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通过统一农资采购、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品牌包装、产品销售“五个统一”,探索形成了“二次返利+服务协作”有效带动模式,走出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