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长刘佳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昆明市紧紧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统筹抓好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经济运行顶压前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展质效有了新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8000亿元台阶,预计达到8200亿元、增长3.6%左右。
——工业经济实现新跃升。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8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6%,为25年来新高。工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主引擎。
——对外开放开启新篇章。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00亿元,是托管前6年总和的16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0%,对外辐射能力持续提升。
稳中求进 经济成效显著
稳增长提速增效。全力以赴拼经济,落实落细国家、省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出台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30条等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呈现整体向好态势,更好地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促消费成效明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速培育,启动第二届“一刻钟便民生活节”系列活动,一批国际知名品牌落户昆明,新开品牌首店达56家。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城区经济持续发力。楼宇经济不断培育壮大,主城区创新思路,推动科创产业、工业设计、研发、试验、数字智造、平台经济向楼宇聚集,云南数字文旅产业园、人才服务产业园等挂牌运营。主城五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73%,较好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态势。出台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举措,打出降首付、降利率、契税减免、取消限购限售等“组合拳”,优化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控制商业办公供地节奏,多举措消化存量房地产。122个
大抓产业 发展动能不断向智向新
产业链培育纵深推进。持续推进“8+N”重点产业链建链、强链、升链、护链工作,重点产业聚链成势。黄金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搬迁并投产。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预计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绿色能源发展迅速,17个新能源项目投产并网,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90%。斗南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国际数字花卉种业创新中心等19个项目落地,全市鲜切花产量突破百亿枝。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低空经济有序发展,建成市级无线电智能监管平台,高原特色燃油航空发动机、高原特色无人机产业化项目落地,云内动力智能无人配送车下线。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并启动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用,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呈贡区万溪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提升。谋划推出六条“黄金旅游线路”,东风坝七孔浮桥、太史村等成为宝藏打卡地,滇池绿道外海段71公里贯通,串起沿湖美景,为游客打造舒适、惬意的绿色休闲空间。全市接待
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实施科技创新主体
守正创新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坚定不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稳妥推进粮油、住房、文旅等板块战略性重组,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晋宁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宜良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入选省第三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
开放合作走深走实。率先在全国推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进出境双向快速通关模式,全省首单启运港退税落地王家营西站。中老泰铁路“昆明陆港号”安宁至泰国拉廊实现双向奔赴,昆明进入国际陆港运营联通新时代。开通全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拓展开行粤滇、京滇“澜湄快线+”系列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全年共发送旅客1911.4万人次,运输货物1964.5万吨。新缔结友城2座,荣获“国际友城杰出贡献奖”。
磨憨口岸功能不断扩展。获批药材进口边境口岸,磨憨铁路口岸创建成为我国首个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磨憨公路口岸提升改造、中铁站前广场等12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东盟大道改扩建、磨憨铁路口岸提质扩能等24个项目竣工。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开园,海福创两亚产业园等12个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央地合作、沪滇协作、跨区域协作成效显著。进出口货物总量、出入境人口总数分别增长9.12%、52.58%。
“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跨省通办”改革,实现140项“一件事”高效办理。创新推出线上“明白办”,全程网办率达97.38%。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00%,减免投标保证金31.86亿元。健全“局长坐诊接诉”“营商环境监督行”等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为企业纾解困难6469项。7个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昆明连续3年入选央视财经“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连续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榜首,连续两年获评“投资热点城市”。
融合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三环闭合工程东三环A段、飞虎大道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建成36条城市道路。长水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T2航站楼正式开工。滇缅大道快速路、三清高速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工程部分隧道双线贯通。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圆满完成,累计新建(改造)市政排水管网282.78公里。东川港客货运码头试运营,昆明开启“航运时代”。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更新改造专项规划、磨憨一磨丁经济合作区控详规编制报批有序推进。“三大工程”项目推进顺利,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实施,972个老旧小区改造竣工,100个“平急两用”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2702套。实施城市街道“清爽行动”,整治拆除各类
乡村振兴有效推进。36.53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无返贫致贫人口。新增国家认证绿色农产品2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成功申报三七和奶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高标准农田20.1万亩。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滇池沿岸重点村改造提升成效明显。预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亿元,增长3.2%。
生态优先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国控、省控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滇池全湖水质连续7年保持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新
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率先在全省成立碳中和中心,搭建“碳惠春城”建设体系框架。累计建成城市公用充电站2126座、换电站65座,新能源汽车占新增汽车保有量比重达40%以上。12户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安宁空气压缩储能等3个新型储能项目列入省级示范试点。昆明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
坚持民生为本,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及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帮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6万人。建设市级“幸福里”社区5个、零工市场8个,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58万人次。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4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新组建14个基础教育集团,新增优质学校20所、优质学位5万余个。
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市第一人民医院、延安医院牵头的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基本完成,安宁等9个县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省市共建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共建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全市11家三级甲等医院与省域内、县区级35家公立医院实现基础项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开展“首诊惠民行”,实现“一次挂号、首诊负责、零元续诊”,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12个新型文化空间入选全国、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成功举办上合昆马、环滇自行车赛、昆明轿子山翻越挑战赛、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昆明运动员在体操亚锦赛获2金好成绩。新增全民健身路径103条。39所中小学体育场地暑期向社会开放。
统筹发展与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3%、18.6%。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昆明中央法务区第一批功能落地运行。全市刑事、治安警情、电信
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进。以“一圈三走廊”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拓展“十进+N”创建领域,实施“石榴红”“十百千万”“枝繁干壮”等工程,落实“三项计划”,打响了“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品牌。安宁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显著,磨憨一磨丁经济合作区被国家民委列入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
云南网记者 张雁群 舒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