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家人们,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种植的高山香蕉,不打催熟剂、不打保鲜剂,直接从地里拿来……”每天早上7点,龙陵县碧寨乡麦子坪村的村民陈分所都会准时开播,他的母亲料理完家务后则在一旁帮忙打包。
2024年9月中旬,多年在外打工的陈分所看着身边从事电商的朋友收益不错,想到自家栽种的30多亩香蕉和家乡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于是他就返乡和家人学着做起了电商。
“最开始的时候每天只有2-3单,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多天,他也想过放弃,但在朋友的鼓励中坚持下来,如今每天能卖出60-70单,主要是香蕉、百香果、橙子等各种时鲜水果。”陈分所介绍,“这些产品发出去之后,外面的顾客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也非常认可水果的品质。我想着以后要把更多的龙陵土特产卖出去。”陈分所满含信心地接着说道。
近年来,电商、直播等业态在龙陵县的农村市场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农特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还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走进龙陵县农产品展销中心以及供销社采集配中心,只见学生有的在直播、有的在打包、有的在整理单子。这里也是龙陵县供销电商校企合作电商物流实训基地,负责对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电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到基地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最终走上电商直播销售的岗位。
“每年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电商专业的学生大概有140多名在实训基地从事实操学习,经过系统化的培训,等他们掌握了电商直播技能后可以回到家里从事直播销售,也能留在基地上做主播。大家到村村寨寨进行直播销售,助力更多的农特产品走出去。”龙陵县供销电商校企合作电商物流实训基地负责人刘青青介绍说,“我们现在的团队里有主播和客服37名,每年的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
除了家庭式的电商和校企合作培养,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也自发组成电商直播小团队活跃在大大小小的山乡集市上。每天傍晚7时许,田畴沃野上、潺潺河流畔的平达乡花桥晚市就热闹开来,村民们带着各种农特产品汇聚于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见一群年轻人支起支架、打开手机,带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云游”山乡晚市,当地的农特产品纷纷通过网络直播销往全国各地。
以蒋德记为代表的主播,在参加全县的电商人才技能培训后,成了活跃在平达电商直播产业的“新农人”。他们的团队有6人,都是当地25-40岁的中青年,一部手机让他们和老百姓实现了“双赢”。
“我们来到花桥晚市直播了50多天,单日销售额最高峰达到了20万元,50多天累计下来将有6万多单,石斛、松茸等各种农特产品的成交金额达到400多万元。”蒋德记高兴地说
蒋德记感慨地说,一天傍晚,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背着一堆他到山里找来的白花蛇舌草来卖,一直无人问津。他们通过直播,在反复推介中最终帮老人家卖了50多元。蒋德记感慨道:“当把钱递到老人手中时,他不停地感谢,望着他背着空背篓,沿着河道蹒跚回去的背影,我们感到很欣慰,能帮老百姓的产品卖出去,真的很有成就感。”
随着全县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龙陵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强化管理、加强培训,护航电商直播有序发展,推动电商直播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有电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6户,直播账号104个,电商直播基地27个,有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00余人。全县完成电商网络交易额26.7亿元,网络零售额12.6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5.1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2亿元。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电商+直播”这一新兴业态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动能。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大山深处,大家搭起直播间,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把土地种上“云端”,让昔日藏于深山的农特产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电商直播改变了传统小农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格局,这也给想在农业领域返乡创业的青年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云南网通讯员 徐静 陈彩芬 侯云鹏 尹纯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