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听,阿佤山乡唱新歌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9日 07:51:00  来源: 云南网

  “总书记回信到佤山,山笑水笑云潮涌;木鼓声声传情谊,古老边寨沐春风……”一首展现生活巨变、表达感恩之情的《阿佤人民幸福歌》,在阿佤山乡回荡。

2021年8月19日,老支书们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资料图

  2021年8月19日,这封跨越3200余公里的回信从北京送到了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手中。“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纸短情长,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阿佤人民的关怀、对边疆发展的期望。

  将殷殷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两年来,沧源县各族干部群众以人人都是奔跑者、个个都是收信人的行动自觉,大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发展全域旅游新业态,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迈入发展新时期,阿佤人民以坚韧与热情持续奋斗、阔步向前,创造幸福新生活,建设现代化新边疆。

  接续奋斗建设好美丽家园

  班洪乡班洪村内矗立着一块醒目的石碑,碑面上用汉语、佤语两种文字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10位老支书的回信,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沧源边境村寨指明了发展方向。近两年,不少企业与专家学者走进班洪传经送宝。如今各村寨推进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并结合辣椒、茶叶、红糖、蜂蜜等产业发展,推进三产融合。”写信人之一、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高兴地告诉记者,“传奇班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6年,佤族汉子杨志良接过老支书胡德学的“接力棒”,担任班洪村党支部书记。“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杨志良下定决心,为此不断摸索发展路子。近两年他牵头发展乡村旅游,开办蜂蜜、生态竹笋加工厂、成立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等集体经营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2022年班洪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90元。

  “这两年最大的改变就是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意识更足了,发展经济的愿望越发强烈。作为老支书的接班人,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不断努力。”杨志良坚定地说。

  糯良乡班鸽自然村、勐董镇国门新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村寨发展势头正猛,翁丁佤族文化活态博物馆、勐来大峡谷和勐省芒阳田园综合体等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融合发展,“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加速推进。

  沧源大步向前,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促进美丽村庄建设、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0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

  坚持交通先行,沧源在构建陆空一体的交通网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旅游公路、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实现所有旅游示范村4级以上公路全贯通。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双江至沧源(勐省)高速公路启动建设,瑞丽至孟连沿边高速公路(沧源段)稳步推进。

  “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打造全域大景区、推动万村景区化,更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助力,实现富民惠民乐民。”沧源县文物局局长李依娲娜说。

  和睦共进维护好民族团结

  “佤山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未来我们也要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等系列活动中,班老乡营盘村老支书岩板走村入户为村民宣讲。

  千百年来,傣族让坝、佤族让山,各族群众不分你我、团结友爱、和睦共进,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幸福生活的故事在佤山持续上演。

  雨后,勐角民族乡勐甘村帕棚自然村千亩茶园内,身着民族服装的佤族、拉祜族群众穿梭于茶树间,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手指翻飞间,茶篓装满嫩绿的鲜叶。

  勐甘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骏说:“我们村以前是个传统的拉祜族村寨,旁边紧连着佤族寨,平常谁家有事都主动互相帮忙,产业上谁家人手不够村民们就义务出工,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拉祜族、佤族混居的新村落了。”

  浓浓的民族团结氛围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村各民族不分彼此,围绕总书记的‘三好’嘱托,大家的目标就是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罗三忠曾是帕棚自然村的小组长,他曾带领村民开挖公路,消除矛盾、促进团结,引导各族群众齐心发展茶产业,拓宽增收路。

  如今,罗三忠带头发展茶产业,通过村企联建茶厂,改变了“小散弱”的局面,茶叶产量和品质迈上新台阶,销路得到保障的同时也给茶农带来了户均6300余元的增收。

  沧源县委书记唐兴平表示,绵长的历史文化血脉,让爱国、爱党、爱家乡的传统一直滋养着阿佤山各族人民。沧源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将民族文化元素渗透到艺体教育活动中,深入实施“枝繁干壮”“石榴红”“润土培根”等工程。

  今年8月初,沧源国门小学的佤山少年合唱团走进国家大剧院,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越唱越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后继有人。

  担负使命守护好神圣国土

  建设好美丽家园,守护好神圣国土,牢记嘱托,阿佤山各族干部群众奋勇争先。

  2021年7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两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压实攻坚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举措,实现从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提档增效。

  截至今年7月,各边境县(市)总计划实施的14537个项目已开工92%,374个沿边行政村实现电网供电可靠率100%、自然村通硬化路100%、5G网络覆盖率100%。

  站在新起点,沧源掀起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热潮。发挥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科技特派队科技兴农、创新驱动的资源优势,全力保障科研工作高效运转。深入实施“1336”工程,累计开展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321个,建成达标型村庄91个、提档型村庄22个、示范型村庄15个。

  勐董镇龙乃村是一个紧靠中缅边境线的村寨,近年来,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奋斗姿态,龙乃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全面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如今,红顶白墙的民居房、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篮球场、活动室、卫生室等设施配套齐全。

  龙乃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说:“作为边境村,我们全面落实强边固防机制,守边固边爱边成为了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理念在沧源边境村落地生根。卸任后的老支书们仍积极践行“守边有我、稳边有我、强边有我”的职责使命。

  班老乡班搞村老支书陈忠华只要有时间,就跟着联防队去巡边。“守好边关,是为了我们的小家,更是为了国家。我们不仅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更要守护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从159号界碑到160号界碑,21公里的边界线,陈忠华已经走了40多年。

  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主线,沧源努力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实践中走深走实,健全落实“五级段长制”“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深化推进“三防融合”,持续深化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净化边境治安环境,推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不断巩固沿边地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记者:刘宇丹 李春林 吴沛钊

  设计:王娜

  编辑:胡津滔 范春艳

  【相关阅读】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听,阿佤山乡唱新歌

  临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找准自身定位,扩大对外开放,提速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山海交汇 推窗向洋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温度临沧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新佤山人的故事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奏响产业振兴曲 描绘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