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文采会”如何举办出新出彩?听这场圆桌会精彩碰撞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8日 17:26:00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杨苑)5月7日,正值2023云南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下简称“文采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专业人士聚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场区域性文采会代表圆桌交流顺势而生,四位文旅专家在苍山洱海旁分享了各自区域文采会举办经验,深入探讨文采会转型发展路径。

圆桌交流现场 记者 杨苑 摄

  圆桌交流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公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主持。杨乘虎围绕各地如何促进“文采会”再升级再转型及对未来“文采会”发展思考等问题对嘉宾展开提问。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分享了此前大湾区文采会举办经验,她表示,此次大理之行给她带来很多灵感与启发:“今时今日,各地应该根据时代变化延伸文采会职能,要充分用好文采会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各地文化馆职能,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挖掘文采会价值。”

  上海市文化馆办公室兼配送中心主任宋昊带现场嘉宾回顾了上海举办长三角文采会的探索之路,此次云南之行也给他带来很多收获:“我对此次云南文采会最直观的感受是它非常地贴近群众,下一步上海在文采会的举办上也会更加注重老百姓的满意度。”

圆桌交流现场 记者 杨苑 摄

  “此次大理之行让我对大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同行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成都市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部主任王一萍说。王一萍介绍了成都举办文采会的大体情况,并明确,下一步,成都将在更好服务参会企业上发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成都参加文采会。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记者郑海鸥从新闻媒体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次云南文采会很接地气,很有温度,有亲和感。”郑海鸥说,“文采会对于各地文化馆而言是非常好的面向社会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建议各地文采会可以适当作出拓展,基于各自特色进行探索,将文采会真正办成公共服务盛会,办成人民群众的节日。”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