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央媒看云南小康生活】工人日报:软米粑粑的幸福味道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13:11:59  来源: 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软米粑粑的幸福味道

 

  在佤族语言中,“司莫拉”为“幸福的地方”。

  李发顺和杨彩芹是一对佤族夫妇,他们就生活在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这里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有500余年历史,却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寨。如今,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19日,记者走进佤族村李发顺夫妇的家。尽管下着雨,但游客们兴致不减,一波接一波地走进来。

  “这是软米粑粑,是这里的特色一定要品尝的。”在导游的介绍下,游客们纷纷凑上前来,观看李发顺和杨彩芹制作、烘烤的过程。感兴趣的一般都会买上一些,然后蘸点糖、酱料就可以品尝。新烤的粑粑还有些烫手,用荷叶包着,外脆里嫩,软香可口。

  软米粑粑五颜六色,讨人喜欢。“这些颜色都是混合果蔬带来的,是自然的,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李发顺介绍,这些粑粑每天至少能卖100多个,高峰的时候能卖300多,一个3元钱。

  李发顺的农家乐是一个两层的四合院,处处贴着喜庆的红色中国结、对联等。除了软米粑粑,这里还提供民族特色的餐饮。客厅里,一排排小凳子随地摆放,供游客们在院中小憩。客厅门帘上,“自强不息”的横批颇为醒目。

  李发顺曾经是一名泥水工,靠打工挣钱。13年前,李发顺一家攒钱建了个房子。刚想过点舒服日子,不曾想一场车祸让李发顺身体落下了残疾,从那时便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家庭的生计也成了问题。

  为了孩子上学,李发顺养过猪、补过鞋,甚至还自学了手工串珠,但都没挣到什么钱。为了让家里好过一点,妻子杨彩琴选择去东莞打工,离开了家里新建的房子,住进了外乡的集体宿舍。

  “谁不想住在自己家呀,刚建了这么大的房子。但是没办法,我老公不能干活了,我就得出去,到去年已经11年了。”

  在杨彩琴选择外出打工的这些年里,她生活的这个寨子却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008年,中寨所在的清水乡开始实施电信宽带网络工程,后接入中国移动网络宽带,农户可据需申请安装,全村网络宽带信号实现全覆盖。

  2014年,三家村实施数字电视整转工程后,通过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两种方式,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及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2016年,三家村启动实施农网升级改造,重新更换变压器、电杆、导线、户表。实现5个自然村均通380V的三相电,目前整村有12户农户接入动力电,其余农户根据需要均可向电力公司申请接通。

  通过各级政府和村民不懈努力,从“泥水路”到“硬化路”,从“篱笆房”到“安居房”,从“一师一校”到民族共融,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和美丽乡村的产村融合,当地还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了“草改瓦”“农危改”“扶贫安居”,曾经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破茧成蝶。

  乡村的基础设施升级后,与外界的联系也打通。凭借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逐渐成为当地一处知名的旅游景点。

  “这不是条件好了,来的人多了嘛,我就想开个农家乐。”李发顺说。

  庭院外,黄砖墙上贴着的艺术字——“诗与画的庭院、你和我的乡村”——在细雨中别有一番田园意境。一批批游客闻着软米粑粑的香味走进来,品尝其中的幸福味道。(记者 吴凡 车辉 黄榆)

责任编辑:李欧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