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云南十五个县(市)脱贫摘帽】 玉龙: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3日 10:23: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玉龙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丽江玉龙雪山-蓝月谷玉液湖秋色 杨峥 摄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方面面,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大优化、大发展,贫困县如期摘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4.4%,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玉龙县地处金沙江流域,分布着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区、万里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虎跳峡等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和自然生态奇观。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中,玉龙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改善住房建设生态家园、突出特色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玉龙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破房烂屋消除等措施,闯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通过因地制宜着力培育10大高原特色农业,闯出了一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保护双赢的路子;通过创新理念把脱贫攻坚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为主的生态补偿脱贫有机结合,闯出了一条生态补偿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完成297户1239人易地搬迁安置,已建成7个安置点。投入资金2.18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12696户;投入4416.34万元实施无政策挂靠农村C、D级危房改造提升3845户;投入2.28亿元实施农村安居工程4457户。同时,通过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产业组织利益关联,先后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91家、家庭农场115家,扶持发展龙头企业48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18户发展生态产业,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79.9%。在黎光、河源、兰香等8个村委会通过推广实施“生态保护与村寨银行联动项目”,实现了“自己的林子自己管”,全县生态补偿共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013户、13627人。

玉龙: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绿了、水清了,村庄美了、村民乐了。

  金秋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一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铺展在玉龙雪山下。

  “贫困县如期退出实现脱贫摘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4个百分点。”正如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玉龙县委书记曹金明所说,玉龙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进。2014年至2017年,全县累计减贫3794户14496人,贫困发生率从8.36%下降至0.62%。

绿为底色建设生态家园

  “建新房,娶新娘,生个小孩在身旁”,这是玉龙县贫困群众的梦想。

  安居才能乐业。让贫困群众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一直是玉龙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县委、县政府把住房保障列为首要任务,加大力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项目等,建成了一个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家园。

  宽敞明亮的房屋、独特精致的门窗、干净整洁的道路。记者在黎明乡海立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采访看到,曾经分散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傈僳族群众,已经搬入了灰墙黛瓦、错落有致的特色新居,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巨甸镇红顶集中安置点,年过80的老党员和国星指着自家的新房子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家原来居住的地方地势陡峭、地质灾害频发,现在搬到公路边,不仅住着安全,而且看病、出行都方便了。

  玉龙县结合实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项目,通过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扶贫贷款和村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等方式,打造了独具玉龙特色、傈僳风貌的红顶安置点,共涉及69户、272人。

  记者看到,红顶安置点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拥有厨房、大门、厕所、硬化院坝和围墙的新居。另外,安置点还配套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供水、供电、环卫、消防、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

  村民利用原来的居住地种植药材、核桃,发展林下经济,做到搬迁不离地。同时,对原来的居住地进行复垦,恢复了生态,实现了人居环境提升和生态保护双赢。

突出特色发展生态产业

 

  给再多的“票子”,不如找一条发展产业的“路子”。

  地处“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区的鲁甸乡,过去是有名的“木材之乡”。近几年来,鲁甸乡通过探索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了从“木材之乡”到“药材之乡”“药材强乡”的转身。全乡12万亩土地,一半以上种上了中药材。去年,全乡实现药材交易收入3亿元。

  大具乡通过种植被称为“植物油皇后”和“液体黄金”的油橄榄,把大具坝子这个曾经沙石裸露、寸草不生的干热河谷点缀得格外迷人,闯出了一条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鸣音乡洪门村委会252户1052名群众,2012年以来累计种植油橄榄5006亩。“去年实现鲜果产量10吨,今年达30吨。”村委会主任和邵勋介绍,按照目前龙头企业每公斤收购价8元计算,这些油橄榄全部进入盛果期后,将为村民带来1200多万元的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将达到1万元。

  九河乡属于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区,一年中大半年时间有霜冻。由于土地贫瘠,群众一直为找不到好的增收致富产业而发愁。近年来,九河乡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带动、外来企业进入推动发展生态产业,这个昔日的“穷坝子”变成了绿色“聚宝盆”。目前,全乡共有53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另有16家外来企业在九河乡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如今已建了5500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

  玉龙县坚持在“给”字上作保障,确保扶贫资金到位;“帮”字上找出路,激活自主发展意愿;“扶”字上出对策,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县委、县政府通过扶持发展10大生态产业,实现了产业项目和经济组织帮扶全覆盖,促进每户贫困户至少拥有1项脱贫增收致富产业,让贫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创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

金沙江中游河段玉龙县阿海水电站 李秋明摄

  绿色是玉龙的底色,生态是玉龙的本色。保护好绿水青山,就保住了玉龙县的未来。

  说起以前非法狩猎、乱砍滥伐带来的破坏,黎明乡黎光村民小组村民乔成记忆犹新。他说:“过去村里吃水都困难……最近几年,油锯声变成了鸟叫声,猿猴也回来了,村里的生态越来越好。”

  黎光村这一喜人的变化,得益于村里实施“生态保护与村寨银行联动项目”。目前,全村13个村民小组367户人家,管护着11.7万亩集体林,户均318亩。

  “全村除了一个居住非常分散的村民小组的农户外,其他的都参与到了生态保护与村寨银行联动项目之中。现在已有12个村小组、271户农户参与到村寨银行当中。”黎光村党总支书记蜂金龙介绍。

  “村寨银行的宗旨是保护生态,村民哪家有需要都可以借款,无需担保,只要履行保护生态环境承诺就可以了。”老革念古上村村民小组组长冯丽光介绍,对于违背承诺乱砍滥伐的村民,不仅要扣回投入到村寨银行的资金,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罚款。

  几年下来,黎光村环境好了,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村民的心也拢在了一起,大家爱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别一钉村民小组过去乱砍盗伐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村里的水源枯竭,村民只好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引水。村里通过实施村寨银行项目以后,建立了保护山林的村规民约,村民之间相互监督。如今,村里不仅没有人进山砍树,就连枯竭的水源也重新流出了泉水。

  “山林绿了,林下产品多了,村民通过科学利用林下产品增加了收入。去年,村民们种植了7万多棵花椒,户均接近200棵。”冯丽光说,今年,他才进山12天,捡菌子就赚了4000多元。

  据介绍,玉龙县还把“村寨银行”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的做法,在河源、兰香等7个村委会进行推广,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县委书记说

“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玉龙县委书记曹金明

  “绝不能认为如期退出、脱贫摘帽就万事大吉。”日前,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委书记曹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如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委、县政府必须始终坚持做好的重要工作。玉龙县将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的起点,不松劲、不懈怠,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曹金明说,绿色是玉龙的底色,生态是玉龙的本色。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自觉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了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双赢。

  “全县聚力攻坚,人力物力财力下沉到底;聚焦脱贫目标,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卡内卡外并重,增收项目覆盖家家户户;激发内生动力,形成自我发展社会风气。”曹金明说,玉龙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首要的民生工程,县处级挂钩领导和县直部门一把手用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以上率下、上下联动、苦干实干。全力统筹整合各方资金,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九大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标准,责任倒逼工作落地落实,实现问题清零、各项任务达标。坚持长短结合、以短补长,实现产业覆盖强化扶贫帮困、产业增效促进群众增收。广泛开展村庄“四洁”和农户“五整洁”行动,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育并举,治贫与治愚、扶智与扶志并重,务工思路与就业能力双孵化,不断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和自我“造血”功能。

玉龙县小阿昌村香格里和谐文化馆建成 杨志刚摄

  曹金明说,“下一步,玉龙县将按照‘政策不变、机构不撤、队伍不散、投入不减’的原则,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意见,着力加快推进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二是立足长远,不断提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软硬件设施全面改善;三是突出质效,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四是教育引导,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精神上“补钙”、意志上“充电”;五是建强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确保打通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玉龙乡村振兴人才”回乡创业富民工程,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助推建设大美玉龙。

五整洁”激发内生动力

 

  8月下旬的一天,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堆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雪龙,来到堆美村委会河落村民小组村民和睦林家里进行回访。一进家门,杨雪龙就为和睦林家焕然一新的变化感到欣慰。

  穿着朴素干净的和睦林正在打扫庭院,厨房里的桌子被他抹得一尘不染。“农村灰尘大,要多打扫几次,要不整个家都是灰。”和睦林抹抹脸上的汗水对杨雪龙说。

  和睦林一家5口人,被列为“五整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重点户。“刚开始时,杨队长和乡里、村里的干部们经常来家里帮助打扫卫生,当时我们还很不理解。”和睦林说,后来他觉得很不好意思,就主动打扫家里的卫生,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

  去年以来,黎明乡通过开展“五整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动,帮助群众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对贫困户家庭的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做得不够的进行教育引导。

  如今,和睦林不仅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还按照脱贫攻坚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苦干摆脱了贫困。

劳务输出打通致富路

  “在外面打工不仅挣到了钱,还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黎光村委会吾吉后村民小组村民和昆高兴地告诉记者,一次劳务输出,改变了他的一生。

  今年26岁的和昆,去年4月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广东的车,在迪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打工。谁知道,第一个月就挣了2500元。

  今年春节刚过完,他就到江苏省昆山市好娃娃玩具厂打工,每月收入3500元以上。

  和昆通过劳务输出脱贫的故事,是玉龙县实施劳务输出打通致富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玉龙县立足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业支持,紧紧围绕“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中心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分类开展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家政保洁、酒店服务、中式烹饪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让每个适龄贫困劳动人口都掌握了一门技术。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3310人,占35%。

看病就医有保障

  日前,记者来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金普村委会采访,看到由两排共9间平房和围墙组成的村卫生室院里,诊疗室、观察室、中医室、西药房、中药房一应俱全,前来看病的村民络绎不绝。

  金普村委会共有13个村民小组,其中纳西族村民小组5个、普米族村民小组8个,普米族人口占61%。

  今年68岁、在村卫生室已经当了44年医生的和万全介绍:“原来的村卫生室设在几间破烂的小平房里,不仅医疗条件差,而且药品也不全。村民一般的小病小痛,因为没有药,只好到山外看病找药。”和万全说,2016年,村里对卫生室进行改建以后,极大地改善了普米山寨的医疗卫生条件。

  现在的金普村卫生室,不仅房子漂亮了、环境优美了,而且设施完善、药品齐全,常见病、多发病都能诊治。村民每次到村卫生室看病,还能享受到医药费报销减免政策。

  今年34岁的大麦地村民小组普米族村民和甲里一家3口人,母亲已年过花甲,儿子和他都曾经得过大病,是村里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和甲里检查出患有马凡氏综合症,1年6次分别到昆明做心脏手术、到丽江市和玉龙县医院住院治疗,共花费医疗费用20多万元。按规定报销医药费近10万元,村民和社会各界为他捐款13万元以后,他自己只花了1万多元。

  “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医疗惠民好政策,没有村民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回忆起治病的经历,和甲里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云南网记者 李秀春 和茜 康平 李秀春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自然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