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云南大理洱海治理:对历史与未来负责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3日 13:57:09  来源: 澎湃新闻
分享至:

  图为云南大理洱海风光。 任东 摄

  7月初,中缅国际通道昆(明)楚(雄)大(理)铁路开通运行动车组列车,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地区正式接入中国高铁网。

  大理迈入“高铁时代”,甘肃游客姜名志认为,“无疑将促进大理旅游,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洱海治理保护愈发紧迫了。”

  记者近日探访云南大理,这座西南边陲历史文化名城正集中精力办一件大事——为洱海“治病疗伤”。当地人说,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

  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泊,千百年来滋养孕育着大理灿烂文化。改革开放后,随着大理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洱海流域内人口不断增长。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王欣泽观察研究洱海水环境逾十年,他介绍,“洱海污染负荷不断增加,1996年、2003年、2013年,分别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和聚集。”

  今年,姜名志退休,他与朋友在洱海附近一家客栈支付2个月房费。辛苦大半辈子后,姜名志选择到洱海边,犒劳疲惫之身。“十年前,来过大理,被苍山洱海之美深深吸引。”

  图为大理正在将洱海湖滨农田改造为湿地。 任东 摄

  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常在洱海边,找块石头坐着发呆,“十年前,洱海边少有客栈,现在湖边到处皆是。湖水也不如从前清澈。”

  过去40年,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湖泊相继受到影响时,洱海一直保持良好水质,但随着近些年大理加速内外联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洱海流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洱海污染负荷也在不断增加。

  “洱海是大理饮用水源,是‘母亲湖’。上千年来,大理与洱海共生共存。”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局长李文标说,他作为当地人,明白洱海对于大理的重要。

  事实上,自1996年起,大理就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对洱海进行保护,但保护速度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李文标告诉记者:“水质从Ⅰ类降到Ⅱ类,现在是在Ⅱ类与Ⅲ类之间徘徊,洱海水质稳定向好的趋势尚未形成,蓝藻水华的风险依然存在。”

  图为洱海边一客栈建筑物被拆除,退还湖滨滩地。 任东 摄

  王欣泽告诉记者,目前,洱海水质处于富营养化初期,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如果不抓住时机治理保护,再过几年后,洱海进入富营养化,保护所需的资金、时间等将比现在要多得多。”

  改革开放40年之际,洱海“治病疗伤”或许遇上最佳时机。

  王欣泽认为,当前中国治理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对生态环境空前重视。民众对生态环境认知不断增加,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充裕富足,环境科学与治理技术日新月异。“当前,洱海治理保护迫在眉睫,但也遇到最佳时机。”

  如今的中国惜时如金,大理也珍惜洱海治理保护的“黄金时间”。

  2017年初,大理开启洱海抢救模式,出台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内容包括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整治、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

  2018年截至目前,截污治污工程已成功闭合,“两违”整治中生态移民搬迁正有序进行,村镇对污水污物规范化收集处理,大理掀起一场保护洱海的全民行动。

  李文标说,“洱海清,大理兴。”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