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回望云龙藤桥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5日 11:00:10  来源: 云南政协报

原标题:回望云龙藤桥

点击标题下「云南政协报社」可快速关注

游诺邓古村、览云龙升腾、观太极胜景、赏沘江古桥,恐怕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云龙寻幽览胜的主要内容了。而其中的沘江古桥梁群,以时光之悠远,品类之齐全,数量之繁多,形态之多姿蜚声中外,素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称,被誉为“桥梁博物馆”。

沘江古桥之“古”,尤以吊桥中的溜索和藤桥为最,堪称桥梁活化石。溜索古称悬索桥,是一切吊桥的雏形,仅只需在两岸的溜索树间系一根竹绳,即可利用力学原理、用溜梆往来于两岸之间。出于安全因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溜索现在基本不再使用。而藤桥,以其造型独特美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通行实用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其出现并使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得以沿用和保存了下来。

藤桥古称“笮”,是世代居住在江河两岸的群众用山葡萄藤编织成的网状吊桥,建于两岸的古树之上。如团结乡河东村内的佬倵笮,顾名思义,其古时的原状应该就是一座藤桥。把藤子扭编成较粗的长绳,牢牢地拴在两岸的大树上,再往主绳索上缠绕藤子编织成网,在网底固定一溜宽约1尺、厚约5寸的方木作为桥面。人行走在桥上,就像在一张网中穿行。己亥年夏天,我在松水藤桥的桥面上行走时,感觉就像荡秋千一样地摇摇晃晃,低头往下看,涛涛江水会使人产生桥身往上游移动的眩晕感。

这种建造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桥梁,历经岁月洗礼和风雨沧桑,仍旧能够保存完好,跨越在云龙沘江之上,为江河两岸的群众提供通行服务,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伴随着这种奇迹的存在和成长,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藤桥之恋

与许多沟通两岸的古桥背后,都有一个或美丽或悲壮抑或凄婉的关于爱情的传说一样,藤桥也拥有自己的爱情故事。藤子的寿命一般为3至4年,所以每隔三四年就要为藤桥更换藤子。这时村里的成年男子就会背上篮子,带上镰刀,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到大山深处去砍伐藤子,而村里的女人们就在家中做好晚饭等待男人们收获归来。传说在过去,上山砍伐藤条的未婚男青年,要是在经过的村庄里看到心仪的姑娘,就会把最好的藤条送给女孩,当做定情的信物,寓意着两个人一辈子都将会缠绵交织在一起,爱情也会像藤条一样牢固和美好。而女孩如果中意男孩,就会约上男孩去走藤桥,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如同江河水一样源远流长、长长久久;相爱的两个人,就像藤桥与江河、江河与藤桥那样,相依相偎,厮守一生。

人生,如一条流淌的江河,沿途那些错过的风景,不是自己的缘分。唯有那些藤桥与江河一般晴雨相依、生死相偎、长伴厮守的爱情,方是自己命定的缘分。

藤桥与藤桥人家

全长169.5公里的沘江,自北向南横贯云龙县境,而在云龙的北境白石镇,这条大河就蜿蜒奔流近30公里。现代桥梁出现以前,被河水分割阻隔的白石群众,往来两岸靠的是横跨在沘江及其支流上的6座藤桥。

在年已85岁高龄、家住白石镇松水村沘江西岸的赵国贤老人的记忆里,他8岁就开始过藤桥,20岁就开始参与建造藤桥。家住西岸,田在东岸,赵国贤老人已记不清往返了多少次藤桥,参与了多少次藤桥的修建。在他的认知里,藤桥就是最古老最悠远的乡愁,他认为自从这一带有了人类,修木桥、建藤桥的历史就开始了。

2012年,又到了松水藤桥重修的时间。云龙县文物管理部门考虑到藤桥旁已建有一座现代桥梁,加之近旁并无农户居住,管理不便,遂决定将藤桥下移100米复建,并由赵国贤家承担藤桥复建工程。藤桥修好后,东岸的群众到西岸搭车,西岸的群众到东岸盘田,就往来于这座藤桥。随着2013年沘江古桥梁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寻访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2012年底,赵大叔家在离藤桥仅10米的家里,办起了接待游客的农家饭店,打出“藤桥人家”的牌子。主菜为当地的土鸡、火腿、菌子和野菜等,每个月的营业收入不菲。

藤桥为“藤桥人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发展方式,成了他们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财神”与福星。“藤桥人家”也特别呵护这座藤桥,每天清扫藤桥景区的环境卫生,免费为游客提供开水,义务日常管理藤桥。

人爱桥,桥养人。藤桥与藤桥人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最美画卷。

留住乡愁

作为一种原始的古桥形态,藤桥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了。而在云龙县白石镇境内的沘江上,至今仍旧完好地保存着6座藤桥。其中,5座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石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藤桥之乡。

这与赵国贤老人和他的儿子赵冠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户籍在顺荡村、家住松水村的赵国贤老人,20岁就参与建造藤桥,一生中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藤桥修建,是一位很多人知晓的藤桥建造工艺传承人。

2012年,松水藤桥下移复建,工程由赵国贤家承担。那是一次父子俩的通力合作,也是赵国贤把藤桥修建技术完全传承给赵冠彬的一次教学实践。父亲负责选址、规划、设计和指导,儿子负责组织建桥。

2013年5月,国务院将云龙县沘江古桥梁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石镇的松水、水城、顺荡等5座藤桥榜上有名。

2017年,又到了松水藤桥复建的期限。云龙县决定,将5座“国保”级的藤桥全部修缮,展现昔日风采。经多方努力,云龙县筹集了所需资金,工程由赵冠彬承建,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了施工。

“编织桥网的藤条,因松紧不匀会受力不均,加之有的游客不懂珍惜爱护,上桥后会在桥板上用力跳动和摇晃,容易造成藤条损坏。”2019年7月25日下午,在松水藤桥西岸的溪水边,时年84岁、身体康健、精神饱满的赵国贤大叔,一边捡洗着盆里的蔬菜,一边向我介绍。“七竹八木,要到农历8月,山里的藤子才会饱满成熟,才能采回来维修加固藤桥。”

白石镇的“国保”藤桥,留住了沘江两岸各族群众浓郁的乡愁,缩短了孩子上学、大人出行和下田耕作的路途。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乃至人类保存和传承了古老的藤桥文化。

(作者单位:中共大理州委政策研究室)

云南政协报投稿邮箱

基层政协稿件请投邮箱:ynzxbgdzx@163.com

公、检、法、行政司法相关稿件请投邮箱:ynzxbfzyn@163.com

文史、文学、鉴赏等副刊类稿件请投邮箱:ynzxbrwyn@163.com

新媒体部投稿邮箱:ynzxbxmtb@163.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艾德勋)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