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5年来,昭通各级干部群众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07:27:00  来源: 云南网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接续奋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截至2020年5月,昭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从2014年末的185.07万人下降到15.99万人,贫困村由1235个减至104个,10个贫困县区摘帽9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3.4%,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开创了昭通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局,昭通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铁齿铜牙”,大力弘扬“搬不动山就搬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打破乡镇、县区行政区划,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将居住在深度贫困山区的36.24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一步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的“直过式跨越”。

  决战 奋力攻坚克难

  昭通是集革命老区、乌蒙山深度贫困连片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是最大的市情和现实写照。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超过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其规模和难度居全省、全国之首,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5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历史挑战。按照 “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工作要求,坚持把“四个敢不敢、善不善”作为重要标尺,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全力做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四篇文章”,在千里乌蒙山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昭通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方向和动力,在深度贫困地区闯出了一条摆脱绝对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的“昭通路径”。经过5年的顽强拼搏,从数十万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到两万余人即将跨省搬迁安置,从“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培育到中国西部重要“硅谷”“铝谷”打造,从“昭明通达”世代梦想的实现到“苹果之城”的崛起,从“西电东送”能源基地建设到“中国最美丽省份”昭通篇章谱写,一个个精彩片段,一幅幅壮美画卷,生动展示着昭通在脱贫攻坚中把压力变动力,抢抓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在新时代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实现了争先进位、赶超跨越,跑出了“昭通速度”。

  决胜 打好“五大战役”

  在昭通市已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全市629万各族人民即将阔步迈入小康社会之际,今年5月7日至9日昭通市委打破惯例将市委全会参会范围扩大到146个乡镇党委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以及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在总攻冲刺最为关键时刻,将市委的战略部署和各项目标任务传达到每一个神经末梢,进一步形成各级联动抓落实,万众一心齐攻坚的强大合力。

  当下的昭通大地,正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盯全市15.99万人脱贫、104个贫困村出列、镇雄县摘帽这一目标任务,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在今年上半年达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标准,攻克贫困最后堡垒,把昭通这块“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嚼碎,让困扰昭通数千年的绝对贫困成为历史的记忆。

  5月的昭通,生机盎然,万象更新。全市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退出“571”标准,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振群众精神面貌的有力抓手,坚持把汇集各方力量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全面打响了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等“五大战役”,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昭通市立足昭通地理区位特殊、返乡人员众多、人员流动性大等实际,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和属地责任,迅速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指挥调度机制,12548个党组织、18.37万名党员闻令而动,11801支党员战疫小分队迅速集结一线,坚持把网格化管控作为根本之策,第一时间落实“堵、排、控、查、治”等系列措施。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累计摸排核查和有效管控境外入昭返昭324人,确保境外病例“零输入”;紧扣春耕生产、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巩固完善和9条高速公路、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程、80万吨绿色硅、70万吨绿色铝等重大项目建设,分类施策出台20条应对疫情稳增长措施,统筹做好复工复产复学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开局。

  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昭通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五回升、两平稳”特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高3.9个、12.1个、7.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贷款余额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6028元、2388元,总体趋于平稳。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看,全市第二季度呈现出经济秩序全面恢复、企业生产运营达标达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

  声音

  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镇雄全县上下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一切围绕脱贫攻坚转、一切围绕脱贫攻坚干,紧紧围绕“一收入、四保障、两提升”,铆足干劲攻堡垒,背水一战夺全胜,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各项目标任务。

  镇雄县五德镇新田村党总支书记鲁保伦:要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精神状态,着眼“四个聚焦”,打好“五大战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村未脱贫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昭通靖安安置区群众刘万芳:以前在老家住的是土坯房,村里居住环境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搬到安置区住楼房,在蔬菜基地打工有稳定收入,这是以前做梦都想过的小康生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勤劳的双手把好日子过得更好。

  昭阳区市民朱应刚:短短两三年时间,昭通城环境变美了,道路通畅了,市容市貌大变样。特别是今年春天移栽进城的数万株苹果树,让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美丽画卷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特写

  “小苹果”长成大产业

  6月的昭通,山清水秀,绿意盎然。走进昭阳区永丰、洒渔、乐居、苏家院等苹果主产乡镇,集中连片种植的苹果园里不时可见果农们疏果、修枝、浇水的身影,一个个青涩的小苹果挂在枝头随风摇曳。

  经过80年的发展,昭通苹果已从最初引进的158株果苗发展到现在的70万亩,其中投产果园40余万亩,带动35万余名果农增收致富、7.2万余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昭通苹果已成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去年新植的树苗,今年全都开始挂果了,我们用2年多时间建成6万亩标准化果园,靠的就是现代科技支撑和矮砧密植核心技术。”在海升集团昭通超越现代苹果示范基地,公司总经理李炳伟介绍。基地规划建设10万亩,现已建成6.2万亩,投产2.1万亩,新植树苗可实现一年开花、二年挂果、三年丰产,平均亩产值在3万元以上。

  “通过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流转、吸纳务工、资金入股等5种方式带动群众脱贫。”李炳伟介绍。苹果示范园每年向2.58万户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5400万元。每年吸纳6000余人就业,日工资80元至100元,可增加务工收入1亿元以上。资金入股的5.73万名贫困群众,前三年按6%每年获得资产收益2520万元,三年丰产后按30%分红,每年至少可分红1.2亿元以上。

  昭通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长期以来,传统、粗放、低效的种植模式,成为制约昭通苹果这个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最大短板。

  近年来,昭通市把苹果产业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支撑的“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总体部署,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单点突破带全局,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和“三个全覆盖”要求,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为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昭通苹果主产区昭阳区打出“扩面、提质、增效”组合拳,采取政府提供苗木、合作社参与的模式,发动群众新植苹果10万亩,引进海升集团、湖南商会等龙头企业高标准建成现代苹果示范园10万亩。同时,组建苹果辅导员队伍15支320余人提供技术指导,对30万亩低产老果园实施全覆盖提质改造,苹果亩产量从不到1吨提高到2.5吨,亩产值从不足1万元提高到2.5万元。

  瞄准“中国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目标,昭阳区坚持“市场提要求、企业抓质量、政府抓监管、协会管标识”的原则,着力打造以“昭阳红”为核心的苹果品牌。如今,以“昭阳红”为代表的昭通苹果,已通过百果园、天猫、京东、拼多多等50余家新零售渠道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昭通苹果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目前,全市苹果种植规模突破70万亩,已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绿色有机及GAP认证达60个。“昭阳红”品牌成为展示昭通苹果优良品质的一张靓丽名片。

  云南网记者 沈迅 蔡侯友 

  相关新闻:

  高质量交出脱贫攻坚跨越发展“昭通答卷”

  保山:绘就开放前沿壮美画卷

  红河州: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 真抓实干

  奋力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

  文山:感恩奋进新时代 壮乡苗岭谱新篇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文山结出丰硕实践成果

  临沧:激活新动能 实现新跨越

  临沧:保障民生只争朝夕

  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临沧 发展临沧 创造临沧精彩

  奋力推动德宏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德宏州:团结奋进奏响新乐章

  大理州:万顷洱海扬清波 民生福祉绽欢颜

  大理州:万顷洱海扬清波 民生福祉绽欢颜

  曲靖:不负重托担使命 争先进位再跨越

  曲靖:走前列 进百强 坚持新思想引领 推进高质量发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孙重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