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红梅”朵朵开 香飘云天外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9日 21:11:17  来源: 人民网-云南频道
分享至:

  原标题: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红梅”朵朵开 香飘云天外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如今,每个学期周一的早晨,红色经典曲目《红梅赞》,经常会在滇西北大山深处的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以下简称女高)的操场上唱响。清脆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县城,传递着昂扬奋发的精气神,令听者肃然起敬。

  在歌声熏陶之余,操场上,来自华坪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的100余名党员干部,与女高的师生一道庄严肃立,在女高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的带领下,面向党旗,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感受女高“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红色教育氛围,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礼。

  自2016年起,华坪县委先后将女高作为全县党性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安排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每周一分批轮流到女高接受党性教育,至今全县已有13200余人次接受了教育。

  这个才成立10年、在校师生不足500人的女子高中,缘何成为整个县城的精神标杆?

  一切,还得从张桂梅说起。

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师生宣誓。(张晓峰 摄)

  在悲悯与感恩中坚定“教育扶贫”初心

  1972年,东北热血姑娘张桂梅,与姐姐一道,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辗转千里,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自此在云南扎根47年。

  1995年,相濡以沫的丈夫不幸病故,张桂梅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在这之前,她已先后失去了父母。无儿无女、心如死灰的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从大理来到川滇交界处的小城华坪,进入华坪民中教书。

  就在张桂梅刚刚从悲痛中缓过来的时候,1997年,她又被查出了子宫肌瘤。在她心中,命运的坎坷似乎早已注定。那时的她没有想到,命运早已注定的,不是她的坎坷,而是自参与“三线建设”开始,就注定要跟随党和国家召唤,奉献一生。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一贫如洗的张桂梅得到了及时救治,并获得了学校师生及全县各界的捐款。

  “有人借钱捐给我,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给了我,有人宁愿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回家也要把车费捐给我……”张桂梅至今不会忘记,那5元、10元、20元的捐款,像涓涓暖流,一股股注入她的心田,点燃了她活下去的信心,也让孤苦伶仃的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爱心比什么都珍贵!

  劫后重生的张桂梅,决定要回报华坪这片收留她、救治她、关爱她的热土。天生悲悯的她,在担任华坪民中教师之余,经常会去县城的老人院做义工,又于2001年出任刚刚成立的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没有儿女的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献给了儿童之家的孩子。

  18年来,儿童之家收已收养了140名孤儿。这些孩子当中,大部分已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

  杀死家暴丈夫后获刑的母亲、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当想到每一个儿童之家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时,眼泪彻底湿润了身为女性的张桂梅的双眼。

  而在担任民中教师期间,张桂梅看到学校里只有屈指可数的女生,家访过程中又看到了许多贫困家庭女孩无法上学的现实困境。

  张桂梅陷入了沉思:如果有一个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孩子绝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

  她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教育公平,让党的政策在贫苦地区落地生根,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彻底阻断贫困在母亲与孩子间的代际传递。

  有了这个念头,执着的张桂梅,不顾羸弱的身体,开始积极奔走呼吁,几经周折,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9月,全国唯一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在华坪县建立,主要招收华坪及丽江市其他县区贫困家庭的女学生,第一年招收了100名学生。

华坪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女高接受党性教育。(华坪县委宣传部供图)

  “只要党组织在,只要党员带头干,学校就不会跨”

  如今的女高,校区占地面积70多亩,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校园内草木葱茏、百花争艳,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绿茵场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参观者想象不到,在女高成立之初,建设工作还没有完工,基础设施不完善,学校唯一的建筑就是一栋教学楼,操场上尘土飞扬,学生洗衣服的水都是学校背后沟渠里的灌溉用水。

  第一批进入学校的17名教职员工,大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女高的艰苦环境,没多久就有9人辞职。

  “女高还能办下去吗?”出师未捷,刚刚开办的女高就面临停办的危机,学校内外的质疑声四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桂梅在整理学校教师档案信息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

  为什么党员教师大多都选择了留下?

  回忆起1998年入党时站在党旗下宣誓时的情景,张桂梅豁然开朗。她立刻找来几位党员教师,从党员身份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老师们讲述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用江姐、焦裕禄、杨善洲等英雄楷模的精神,唤醒了每一名党员老师的初心和使命。

  “艰苦创业,百折不挠,顽强拼搏,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在女高党支部成立当天,张桂梅带领党员教师紧握右拳,面向党旗作出了庄严承诺。

  随后,为进一步鼓舞教师士气,在开会之余,张桂梅坚持带领学校全体教师唱《英雄赞歌》《红梅赞》等红色歌曲。

  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老师们从一开始跟唱时的小声哼哼,逐渐变得声音洪亮、慷慨激昂。

  更让张桂梅没料到的是,一天下午,当她带领全校教师在教学楼四楼阳台唱《英雄赞歌》时,楼下突然传来了嘹亮的歌声,把她吓了一跳。往下一看才发现,站在楼下打扫卫生的学生们放下扫帚,集体肃立,面向四楼阳台的老师们,自发跟着唱了起来。

  那一刻,张桂梅和学校的全体教师哭了,学生们哭了。

  是啊,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贫困学生,她们一样身处逆境,一样渴求精神的鼓舞。

  自此,张桂梅创造性地把红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读红色著作、记红色名言、看红色影视、塑红色课堂、办红色校报”等教育教学方针,坚持每周开展“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开展一次党员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如今,一走进女高大门,看到操场上方铭刻的“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巨幅红字和巨幅党旗,每一名参观者无不深受震撼。而漫步女高校园,随处可见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宣传革命传统的宣传组画。

  一幅幅红梅画作,也贴满了女高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红梅赞》自然而然地成为师生们演唱最多的红色经典曲目,成为女高师生心目中的校歌。红色校服也成了女高学生的统一着装。

  一曲《红梅赞》,是对张桂梅的礼赞,也是对女高师生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精神的讴歌。

  “想不到大山深处,还有那么多革命先辈的精神传人”,2018年8月,前来女高参观的第二代江姐扮演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少兰,在看到女高师生身着江姐服装激情高歌的动人场景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当场换上江姐服装,饱含深情地与女高师生一起演唱了《红梅赞》。

  在红色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女高师生汲取了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现在女高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但是女高至少还能吃饱饭,比起红军长征时吃草根、吃皮带,不知要好了多少倍,要用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当前的困难。”2008年进入女高的周云丽,至今依然记得唱完红歌后张桂梅语重心长的话语。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的周云丽和姐姐面临辍学风险,是女高及时接纳了她们,在红色歌曲和革命先辈的精神激励下,她和姐姐奋发图强,顺利考入大学,走出了大山,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家访途中的张桂梅与前来迎接她的学生。(张晓峰 摄)

  持续十年的“奉献接力赛”

  自女高成立起,每天凌晨5点,张桂梅就会按时起床,拿着喇叭开始了她一天的“七喊”工作:“喊起床”“喊早读”“喊宣誓”“喊唱歌”“喊吃饭”“喊午休”“喊晚安”,并坚持每天至少到每个班级查看3次。

  “学生们基础差,严格督促她们,是想让她们把心思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顺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张桂梅说。

  在女高教师们眼中,为了女高学生,张桂梅奉献的远不止时间和精力。女高教师们心中有这样一串耳熟能详的数字:张桂梅身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18年来为140名孤儿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身患10余种大小疾病,一次次病倒,却不顾自己身体安危,先后为华坪的教育和公益事业捐献出70余万元;虽然腿脚不便,却坚持家访,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10年来,先后走访了1527家,家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红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在持续开展的红色教育熏陶下,在张桂梅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女高党员教师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在全校掀起了“讲奉献、比干劲,人人争当张桂梅”的热潮。

  曾经不满足于女高的艰苦环境和微薄工资,2008年入职的历史老师陈建华在一年后选择了辞职,在外闯荡一圈后,他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迷茫之时,看到曾经的同事在女高精神充实、目标清晰,工作充满了正能量,陈建华毅然于2010年选择了回归,并在随后的工作中努力奉献,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至今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

  2009年进入女高的语文教师杨晓春,在张桂梅的精神感召下,成为了一名党员。他一直悄悄地给学生垫付医药费、资助学生生活费,却从不让学生往外说,即便有学生说出来,他总是很无辜地说:“没有啊,没有的事。”

  党员教师杜朝仙右脚骨折,想到还有140天就要高考,她咬牙拒绝了医生要求静养的建议,让在私企上班的丈夫辞职背着自己到教室给学生上课,一背就是4个多月。

  一桩桩、一件件关于奉献的故事在女高轮番上演。10年过去了,学校党员教师也从最初的6名增至19名,党员占了全校43名教职员工的44%。党员真正成为了学校教师的骨干力量,

  随着女高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有了免费的教育保障,有了红色教育的精神浇灌,一朵朵不畏严寒的红梅,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华坪昂首怒放。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全校共有118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线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自2008年以来,女高连续10年取得丽江市高考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共有1527名女高学生顺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这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华坪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华坪女高接受党性教育。(华坪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坪的精神财富

  毕业了,女高红色教育培育的精神之花,并没有因为学生的离开而凋零。

  2011年,周云丽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当得知女高缺老师时,知恩图报的她毅然回乡成为女高的一名数学教师。

  与周云丽一样,家庭贫困的吕朝丽也是女高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在英雄榜样的激励下,吕朝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工作之后,她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寄回了学校,之后还坚持从每月的工资里捐助500元给一位在校的贫困学妹。“是女高,让我懂得了奉献和感恩,我要将它的精神传递下去。”她说。

  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大一学生的女高毕业生邓婕,进入大学后成为了学校公益爱心社团的负责人之一。在她看来,从青春期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女高的红色教育,在她心中埋下了热心公益的种子。课余时间,她总会带领社团的同学一起前往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并为老人义诊。

  张桂梅和她孕育的女高精神,香飘云天外,在云岭大地唤来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张桂梅先后获得了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乡村教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劳动模范、兴滇人才奖、云岭先锋奖章等数十项荣誉。

  女高也先后被授予云南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学校、丽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华坪县党性教育与理论研究基地等荣誉。

  华坪县委书记余丽军在评价张桂梅和女高精神时指出,女高建校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不断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先后培养了1500多名贫困山区的女孩,她们当中的许多人如今已成为各领域的骨干人才。十多年来,张桂梅老师“守初心、担使命”的先进事迹,始终感染和鼓舞着华坪人民不懈奋斗,已经成为华坪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将女高确定为全县党性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安排全县党员干部每周一分批到女高接受党性教育的基础上,2019年7月30日,华坪县委又下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初心使命;学习她爱岗敬业、敢为人先的拼搏担当;学习她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品德情怀;学习她严于律己、坚守清廉的情操风范。《决定》同时要求,要把学习张桂梅同志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符皓)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