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回来啦。”
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门口,张桂梅刚踏进家门,孩子们就围拢上来,“妈妈、妈妈”地叫着。一个最小的孩子伸着双手,想让张桂梅抱抱他,其他孩子也走近她身边,张桂梅摸摸这个的脑袋,拍拍那个的肩膀,孩子们感受着这位并非亲妈的母爱。
张桂梅,她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人,十余年来,先后将1527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送进了大学,以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一大群孩子的大学梦。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1996年,张桂梅初到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发现学校里的女学生屈指可数。进行了数次家访后,张桂梅了解到,贫困成为了孩子们上不了学的原因之一。“不上学,这里的孩子也只能循环着父母辈的贫困,这种贫困,不仅来自生活,更是来自精神的贫瘠。”张桂梅未曾改变的初心便是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2008年,张桂梅倾尽全力在丽江华坪县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制女子高级中学,招生对象主要以山区贫困户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为主。
“2008年,学校刚建起来就遇到了困难。资金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生源不理想,开学不到半年的时间,17名教师就有9名辞职离开,6个学生也提出转学,就连保安都辞职走了,教学工作基本瘫痪。”张桂梅回忆最初的办学经历,那是一段异常艰苦的时光。然而,她没有因此退缩,眼里的希望之光反而越发明亮。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百折不挠,顽强拼搏,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经历了艰苦办校的张桂梅,10年来,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这期间,张桂梅一边与疾病做着斗争,一边却把全部的心血和心力都奉献给了她至亲至爱的学生。连续10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取得了丽江市全市高考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1527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被张桂梅陆续送出大山、走进了大学。
家访陈明思
除了日常的学校管理,家访成为了张桂梅生活的一部分。
家访陈明思
陈明思就是其中一个学生,在一次家访中与张桂梅建立起了割舍不断的师生情分。张桂梅第一次见到陈明思时,家庭的变故、青春期的不安,让这个高二的女学生正在经历一个情绪低沉的成长阶段。“张老师一直给我鼓励,让我找到目标,坚持梦想。她对我说过最多的鼓励就是让我好好学习,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陈明思说,张桂梅校长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守护,鼓励她争取考上一本学校,走出农村。如今,正值高二的陈明思只想努力学习,提升成绩,追寻梦想,考上理想中的上海财经大学。
儿童之家
两点一线几乎成为了张桂梅的生活常态。
2001年3月,华坪儿童之家成立,张桂梅成为儿童之家的院长。既要鼓励大孩子的学习,又要照顾小孩子的生活, 张桂梅的一天24小时,有22个小时在女高,两个小时留在儿童之家。吃饭、干活、睡觉,张桂梅全部都跟孩子们在一起。
儿童之家
赵建英是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员工,她说:“张桂梅是她见过的不是孩子的妈妈却比孩子的妈妈更为亲切,更负有责任的‘妈妈’,孩子们都跟她很亲,张老师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在这里,张桂梅为山区孤残儿童建起了充满温情的爱心之家。
儿童之家
“我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妈妈生了一场大病,那时感觉整个家的顶梁柱要倒了,我们快要失去她了。”张惠华七岁时就住进了儿童之家,今年已经25岁的他,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工作。他说,看到疾病给张桂梅带来的痛苦,觉得自己的能力很渺小。张惠华虽然不是张桂梅亲生的孩子,但住在儿童之家的18年里,张惠华一直把张桂梅看做自己的榜样与启蒙者。“有了妈妈才有我的现在。”如今,张惠华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他也如张桂梅一般,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18年来,有了张桂梅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已先后收养了136个孩子。如今,很多从儿童之家走出来的正如张惠华一样的“孩子”已经长大,正循着张桂梅曾经走过的爱心帮扶之路,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张桂梅在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内
张桂梅今年62岁了,孩子遍天下的她却仍觉得“不满意”,“要趁自己活着,在自己能够做到的农村教育事业上做到满意为止”。张桂梅说,她做的是信仰教育,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能让孩子们有目标、精神和前进的方向,“这样她们就不会迷茫,能够少走一些弯路,直直的奔向目标”。张桂梅说,她想让女高的这一帮女孩子把信仰建立起来,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定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迈进。
18年了,这位“妈妈”从一而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收养孤独儿童,自己却生活得十分艰苦。
23年了,这位“老师”始终坚守,不让一个孩子因贫限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感染、激励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
近年来,备受疾病折磨的张桂梅依然在教育事业上坚持着,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关爱学生,竭尽所能、倾尽所有,为发展华坪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云南网记者 何林洁 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