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苑)3月初,人工耳蜗集采落地云南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3月27日,记者从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年3月1日,云南省正式执行人工耳蜗集采中选结果,人工耳蜗价格从20余万元降到了4万元到5万元,降幅达到了75%。
发布会现场 杨苑 摄
“就在执行中选结果后的第6天,1名73岁患者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总医疗费用为7万余元,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仅8463元。”发布会现场,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艳君介绍,“这次人工耳蜗中标企业既有外资企业,也有国内的生产企业,覆盖了临床使用的主要产品,能充分满足患者需求。”
作为全国首批落地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省份,目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等9个州(市)的17家医院已进行采购备货。3月份以来,已有13人植入了集采人工耳蜗,人均医保报销4.6万元,人均负担降低至约2万元。
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是医保部门通过“以量换价、量价挂钩”的方式促使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的降低,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的途径。除人工耳蜗外,这几年心脏支架、人工骨关节、种植牙等通过集采,价格得到大幅降低。2019年集采这项改革实施以来,云南省已落地69批次集采,包括1184种药品和64类205种医用耗材,累计节约采购资金超过113亿元,缓解了医保基金和群众就医负担。下一步,云南将继续通过参加国家和省际联盟集采、组织省内联采等多种形式,持续扩大集采覆盖范围,让人民群众更大程度享受到集采改革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