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临沧市沧源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点燃佤山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09:47:00  来源: 云南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依娲娜的提案关注文旅融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近年来,临沧市沧源县烟草产业围绕助农增收主题,依托当地优良的自然文化景观和农业资源,以“烤烟+文旅”破题,助力当地群众把家乡的好风景转化为生活的好“钱”景。

沧源县推广叉角厉蝽防治害虫,守护绿色烟田 顾少龙 摄

  烟波稻浪扮靓美丽佤乡

  “三勐坝区”位于沧源县世界佤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项目规划的核心地带,该片区集中了沧源县优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有崖画、天坑、国画长廊、司岗里溶洞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为守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同时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当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高值的烤烟产业,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我们按照STP烟叶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在‘三勐坝区’风景区内连片种植了1万多亩烤烟,100%推广绿色高效专业化植保,100%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100%推行田间鲜烟叶农残快速检测,100%推行面源污染治理,100%推广绿色能源烘烤。到四、五月份,‘三勐坝区’清晨的微风阵阵吹过,掀起层层绿色的烤烟‘波浪’,将为届时举办的‘摸你黑’狂欢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沧源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文华介绍。

  烤烟采烤后,当地紧紧围绕烟农持续增收,积极探索发展烟后特色作物种植,年度种植优质水稻5000余亩。同时以佤族文化为特色,种植300多亩彩色水稻打造田园综合体,黄色、紫色、褐色的水稻交错其间,格外醒目,田间“世界佤乡 秘境沧源”字样和佤族木鼓、“牛头图腾”图案的彩色稻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成为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网红打卡点。同时,以佤族“新米节”为契机,举办具有特色的“叫谷魂”“稻田摸鱼”等民族文化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宣传展示佤族文化魅力。如今的“三勐坝区”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景,山水、董棕林在片片烟波稻浪里绘出一幅绿色田园画卷。阿佤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朴实、快乐。从前,当地只能进行一季种植生产时,水稻亩均产量在500斤左右,每亩收入1千多元,现在烤烟亩均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烟后优质水稻产值2000元,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翁丁村烤烟大田长势 顾少龙 摄

  “文旅+烤烟”协同发展

  位于沧源县勐角乡的翁丁村,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佤族传统村落,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

  曾经的翁丁村交通闭塞,农业产业单一,2022年,沧源县烟草公司积极响应沧源县委、县政府号召,主动参与翁丁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佤族群众增收致富积极贡献烟草力量。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聚焦联农带农,翁丁村委会组建起旅游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及县烟草公司的帮助下,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我们全体村民都加入到旅游合作社中,创新‘工分制’管理方式,社员除获得固定分红外,还可轮班参加景区民俗活动表演获得工分,根据工分领取工资。村民们发挥自身优势,嗓音好的唱歌、能跳舞的跳舞、会织锦的织锦,每户每月至少可获得收入900元。剩余时间在村委会发动组织下,通过烟草部门培训指导,组成产业工人队伍,统一到烟田里务工,又可获得每小时10元的工时费。翁丁村从2022年试验种植烤烟25亩成功后,2023年发展到225亩,2024年达到430亩,烟叶种植收入达到215万元。”翁丁村党支部书记肖文军算起了经济账。

沧源县开展烤烟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培训 顾少龙 摄

  从景区从业者到产业工人

  在景区是旅游从业者,在烟田是产业工人,翁丁村村民有了双重身份,肖尼惹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说:“烟站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实用技术知识、开展了很多培训指导。”烟农合作社与旅游合作社通过建立集中用工联动机制,准确掌握用工主体与村内劳动力的需求信息,促进信息双向流动,最大限度整合村内劳动力资源,搭建起促农就业增收的桥梁,让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多。

临沧市沧源分公司客户经理(右)指导零售客户做好旅游市场终端商品陈列工作 杨园月 摄

  今年全国两会,李依娲娜的提案紧扣文旅融合发展,聚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从烟波稻浪到美丽乡村,从旅游从业者到产业工人,沧源烟草用“金叶力量”托举起产业兴旺的希望,浇筑幸福生活的根基,用国企担当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为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探索实践出了沧源烟草经验。

  通讯员 沙鑫 顾少龙 双炳富 供稿

责任编辑:莫衍邹腊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