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逐绿,积厚成势。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优势,我省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以硅光伏、绿色铝、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工业“新三样”持续发展壮大。今年1至11月,三个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12%、18%,合计对规上工业增速的贡献率达24.8%,成为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质效提升的硬核支撑。
“中国绿色铝谷”正在崛起
继2023年成为我省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后,绿色铝产业2024年继续走高。今年1至11月,绿色铝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7亿元,产业增加值增长12%,成为我省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世界铝业看中国,绿色铝业看云南。10月22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中国绿色铝谷”论坛在昆明市举行。200余名铝行业先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绿色铝产业发展新路径,共话“中国绿色铝谷”发展大计。近年来,该州主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北铝南移”,瞄准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全力加快“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电解铝产能343万吨,占全省的一半、全国的近1/10,成为全国产能最大的州(市)、“北铝南移”的标志区。今年,全州铝产业产值将达80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
不仅仅只是核心区,“中国绿色铝谷”的建设在云南全方位推进。
9月8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绿色铝专题,吸引绿色铝企业120余户。随着一批项目的落地建设,有效推动绿色铝产业向产业链后端延伸。
“目前,我们年产300万只铝合金轮毂的生产线已经投产,项目达产后,销售额将达到12亿元。”在大理戴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铝合金轮毂生产项目现场,公司负责人介绍,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到今年6月建成投产达产,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创造了“鹤庆速度”。
聚焦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我省深入推进绿色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抓实项目建设服务,成立省级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服务工作专班,发挥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推进机制作用,健全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强化土地、能耗、环评等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推动铝及铝下游精深加工项目有序向园区集群落地。同时,抓实园区载体建设,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一园一策”打造重点产业园区,引导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抓实经营主体培育,扎实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和规上企业靶向培育,中铝集团、山东魏桥、河南神火、四川其亚等一批国内铝工业龙头企业入滇实现快速成长。
通过推动“绿色铝+精深加工”集群化布局,我省绿色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中国绿色铝谷”正在崛起。目前,全省铝产业主要分布于文山、昭通、曲靖、红河、昆明、大理等州市,电解铝产能大幅提高,达到633万吨,铝加工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了“铝资源—电解铝/再生铝—铝合金—铝加工—铝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世界光伏之都”初见雏形
38.4%、19.6%、8.8%、2.9%,从前三季度到11月全省硅光伏产业增加值的发展曲线中,不难发现,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硅光伏产业在前行路上经受了风雨和坎坷。
2024年,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光伏行业遭遇了冰冷的“寒冬”。全省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加强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光伏产业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加快建设“世界光伏之都”。
走进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硅光伏产业园区,“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过去几年,隆基绿能、阳光能源、晶澳科技等一批硅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扎根于此。“虽然受到市场冲击,但今年1至9月,园区硅光伏产业仍然快速增长,实现产值128.22亿元”,园区负责人介绍。
在产业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今年以来,一批光伏产业重点项目在我省相继建成投产,全面提速构建完整产业链。
1月12日,大理州鸿新年产2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14GW单晶硅片项目二期正式投产。该项目与大理华晟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强耦合,吸引高纯石墨件、光伏石英坩埚及低碳复合型包材等配套项目落地,将对全州绿色硅光伏产业的强链补链起到极大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我省光伏上游环节优势地位。
5月1日,保山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式投产。作为省政府2023年“重中之重”项目,该项目是全球高纯晶硅领域首个20万吨级和首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方电网区域用电量最大的多晶硅用户,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持续为我省光伏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保障。
6月16日,经过14个月的建设,旗滨集团昭通光伏高透基材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成功下线。该项目是云南省光伏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省“重中之重”工程,项目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可年产光伏高透基板材料150万吨,深加工面板产量约2.5亿平方米。
同一年,文山州广南县赛拉弗1GW光伏组件制造项目投产,云南宇泽新能源20GW单晶硅拉棒东川项目点火投产……围绕构建“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组件+配套产业+光伏电站”光伏全产业链,全省加快延链强链补链,加快打造光伏产业集群,“世界光伏之都”初具雏形。
新能源电池跑出“加速度”
作为我省“绿电+先进制造”的优质赛道,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今年也遭遇了市场竞争加剧、磷酸铁锂价格下降的风雨。全省各级各地深入开展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强化服务保障,全力助企纾困,推动绿色铝产业平稳发展。
1至11月,新能源电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6.4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目前,全省已建成78万吨正极材料、51万吨负极材料、23GWh电池等年产能,产业链加速完善,正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
位于昆明市的安宁产业园区内,近年来,随着一批批新能源电池重点项目的落地和投产,园区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发展跑出“加速度”。依托安宁丰富的磷矿和锂资源,该园区立足磷系正极材料“第一车间”、负极石墨化所需石油焦就近供应的资源优势,已形成湖南裕能、杉杉股份等头部企业率先集聚,云天化、云南祥丰等本土企业投资项目跟进,正极、负极、电解液“串珠成链”的前行态势。今年1月,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30万吨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成为当前行业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至此,园区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已近20个。
6月16日,云南贝特瑞负极智能一体化工厂一期项目在大理州祥云县正式投产。据悉,贝特瑞云南基地规划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分3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年产5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打造行业全工序、全产业链、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投产后将极大提升贝特瑞可持续、更高效的供应能力,构建领先行业的产品和制造解决方案。
临近年关,个旧圣比和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建设积极推进,该项目致力于通过资源回收再利用,让更多“退役”锂电池将变废为宝,年处理1.1万吨金属量废旧锂电池生产线,形成年产1.5万吨前驱体、5000吨碳酸锂及1万吨正极材料生产能力,填补了云南省废旧锂电池从回收到重新利用的路径缺口。同时,生产出来的碳酸锂和正极关键材料,将对吸引其他电池生产企业,形成很好的配套补充。
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烨阳新能源建成一期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曲靖亿纬锂能建成年产8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裕能新能源建成一期年产1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省抢抓新能源电池新赛道发展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已构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本涵盖电池材料生产、电池制造和应用整个环节,形成以昆明、曲靖、玉溪为重点,大理、昭通、保山、楚雄、红河等州(市)互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云南网记者 陈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