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社会 >> 正文
深化基层治理 推进移风易俗 宁蒗宁利乡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 17:03:00  来源: 宁蒗新闻

  原标题:深化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宁利乡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近年来,宁利乡大刀阔斧除弊立新,靶向施策,通过“三个乡”建设,推动乡村“破茧成蝶”,实现精彩“蜕变”,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推行党群共治,打造平安和美“法治乡”

  法治是乡风文明的基石。宁利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推行“党群共治、依法共商、网格共管”治理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和美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玉鹿村组建了以党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党群共治会”,通过征求意见会、方案通报会、党群共治决议会、落实反馈会等“四会议事”,完成了自查自纠、自我革命、自改自愈的过程,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明确将狠刹聚赌、大操大办等不良之风纳入村规民约范畴,让法治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有效的自治管理。实行民主治村,将实权交给村民,村民主动参加村务治理的参与率达95%以上,社会秩序由此向好。近3年来,宁利乡共化解各类纠纷112起,开展法律进村宣讲221场次,接受法律咨询136人次,没有出现进京赴昆到丽上访情况,没有民转刑案件发生。

  推行文明共建,打造移风易俗“文明乡”

  文明是乡村最美的风景。宁利乡强化文明创建工作,致力于修筑乡村最美的风景线。一是环境治理,共绘善美新画卷。党员干部、乡贤、“五老人员”带头参与,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落实公共区域划片清扫责任制和“门前三包”责任机制,实现人居环境治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二是文明实践,提升德治新理念。健全“一约四会”制度,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将移风易俗与清廉建设有效融合,让崇廉倡俭形成共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彝汉双语”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遵守村规民约。三是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不断探索完善红白理事会服务管理办法,全乡在5个村委会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六统一”便民服务,探索“八步骤”理事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此外,该乡还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勤廉榜样”“孝老爱亲户”等系列评选活动,挖掘推选一大批先进榜样和勤廉模范,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推行发展共享,打造美丽富裕“幸福乡”

  幸福是百姓最大的愿景。宁利乡通过“两个一”举措,力促文明实践有人干、文明成果可见可享,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一是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建立一支“不用吹哨、主动报到”的服务队伍,培育一群“能带头、能办事、想干事、办成事”的乡村“服务员”,不断激发乡贤共建家乡合力。二是“一本积分簿”激励群众。聚焦文明乡风、说事议事、创业致富等制定指标评分细则,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分值,开展“每月一评分、每季一表彰”,并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弘扬“行善者得善,福往者福来”价值理念,激发村民崇德向善。通过推行积分制,让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村务治理工作中来,真正实现群策群治共建共享的“大合唱”。(通讯员 米婧喆)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