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离家,服役于南方某基地,军旅生涯、文学生涯皆由此开启。如今,双双迎来“五十周年——这位已经荣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解放军文艺奖等殊荣达30多次的著名作家,叫徐剑。
近日,首部系统研究徐剑的《人迹板桥剑凝霜:徐剑论集》,由著名阅读推广人、文化活动家、评论家温星编著,万卷出版公司出版正式出版,并发行上市。
徐剑,生于1958年,昆明大板桥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家,已发表、出版“导弹系列”“西藏系列”文学作品约700万字。
徐剑是当代中国宏大主题“大国叙事”标志性的作家之一,许多关乎国家战略、民族命运的重大选题长篇报告文学创作的使命,都落到他的头上。比如:深刻记录“天字第一号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的《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全面描绘西藏“扶贫攻坚”历程及“双集中供养政策”的《金青稞》《西藏妈妈》等。这些长篇报告文学,每一部都兼具“新闻报告”与“文学读本”的双重特点,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思想的高度。
著名作家徐剑
《人迹板桥剑凝霜:徐剑论集》编著者温星
《人迹板桥剑凝霜:徐剑论集》编著者温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更是一位媒体文化主笔,持续阅读、研究、推介徐剑作品,已经长达18年。据其介绍,本书正文有68篇文章,分三卷:上卷《名家论剑》,精选中国军方要员、文坛名家赏析徐剑著作之精华评论,条分缕析;中卷《徐剑论剑》,收入徐剑论述报告文学创作及文脉源流之宏论文章,纵横捭阖;下卷《对话徐剑》,辑录学者、媒体与徐剑之对话访谈,原生态呈现“徐剑美学”,可触可感。
作家徐剑的部分代表作品
全书共40万字,约1/4篇幅系温星创作,其他作者阵容,包括李旭阁中将等要员及刘白羽、雷达、吴义勤、孟繁华、潘凯雄、梁鸿鹰、周政保、胡平、李炳银、何向阳、李舫、刘大先等耆宿名家,全部已经发表于《求是》杂志、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杂志、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解放军报等核心报刊及平台,有着宏阔的视野与深刻的洞察。
作家徐剑的部分代表作品
在本书附录《徐剑创作观察》中,基于对徐剑作品多年的阅读与分析,本书编著者温星如是断言:“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宏大主题报告文学作家之一,徐剑自身之重量与高度皆毋庸置疑。”“继多年前的'徐迟时代'及刚落下帷幕的'何建明时代'之后,中国报告文学最新的'徐剑时代'已然开启,未来可期。”
阿来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及《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徐则臣一道,共同在腰封署名,联合推荐这部《人迹板桥剑凝霜:徐剑论集》。
徐剑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家,不仅因为其创作本身,还因为其数十年来所持续深耕的报告文学这个文学形式在当代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与独特价值。
——阿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
徐剑是我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同学,进鲁院时早已拿过鲁奖。在后来星光熠熠的“鲁三”,当年的他就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后来果然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在报告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这部《徐剑论集》三卷体例合理,构思精巧,是迟来的对徐剑进行系统研究的一大成果,很好,很重要。但我认为,如此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需持续深入推进。
——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徐剑无愧于当代报告文学创作开拓型人物之美誉,其报告作品视野开阔,艺术精湛,意韵丰瞻。他注重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和人民群众实践中寻找创作资源,汲取丰沛营养,激发创新灵感。他以磅礴的创造力歌吟红色历史,书写火箭军、航天事业和青藏高原的前生今世,在持续不断的跋涉、沉思和创新中,不断营造着属于新时代文学和报告文学未来的新景观。
——梁鸿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报》原总编辑)
徐剑的报告文学雄浑有力,大开大合,《东方哈达》《大国重器》《天晓:1921》《西藏妈妈》等,皆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高度。系统梳理和研究徐剑作品的这部论集亦当其时,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徐则臣(《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
云南网记者 何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