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文娱 >> 正文
【文化中国行】象脚鼓声响 悠悠传新韵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07:37:00  来源: 云南网
岩春(左)讲授象脚鼓 制作技艺。

  身着艳丽傣族服饰的选手和着鼓点声,迈着欢快的舞步依次上台展示鼓韵舞姿。鼓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整个赛场沸腾成欢乐的海洋。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象脚鼓舞”舞王大赛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燃情开舞。

  象脚鼓作为普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傣族重要的打击乐器,广泛运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中,同时受到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喜爱。作为象脚鼓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岩春,在不断创新中让景谷县的象脚鼓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威远镇芒冒村芒现村民小组,岩春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象脚鼓。“制作一只象脚鼓大约需要30道工序、历经1个多月方能完成。”岩春说,传统的象脚鼓多选用椿木,但椿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树木,所以现在选用的大多是芒果木与水冬瓜木。选好材便要塑形,将木材雕出象腿的样子并将其掏成空心,再经过内部镂空打磨、外部凿刻打磨、纹路雕刻、蒙制鼓面、彩绘装饰等流程,才能制作出一只音质、音色上佳的象脚鼓。

  景谷象脚鼓鼓声铿锵有力、响彻云霄,场面气势恢宏。在很多节日或活动中,敲响象脚鼓在表达喜悦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吉祥的祈愿。

  如何将傣族的象脚鼓文化推广得更远?“象脚鼓和金水漏印都是傣族的非遗,我们将两种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个产品两种传承,将其产品化、生活化,让大家都能轻松地接受它、喜欢它。”岩春说。

  为促进象脚鼓文化产品多样化发展,除了在制作技术上进行创新改进,岩春尝试做了一些文创产品,把大的象脚鼓改成迷你版象脚鼓,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装饰品,也可作为伴手礼赠送亲朋,并将景谷县的陀螺和傣锦图案,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编绳融入象脚鼓制作中,让这些文创产品更时尚。“我想用年轻人的新思路探寻非遗走向潮流的新出路。”岩春说。

  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开辟新路,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将象脚鼓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见习记者 高玥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