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稳就业促增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实组织转移、技能培训、就近就业、返乡监测、政策落实、优化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子,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组织化劳务输出让群众就业有“路”。县人社局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联合劳务经纪人、务工带头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和用工企业,有序用工对接,全面提供就业帮扶,持续加大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帮扶对象劳动力数据动态监测,实现就业帮扶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消除。建好一户一档就业帮扶台账资料,对家庭中具备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15天内推荐3个以上符合劳动力素质的工作岗位。百日行动期间,先后组织就业招聘会14场次,推送就业岗位2万余个;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宣讲等47场次;发布务工典型21个;组织专机、专列、专车点对点输送1970人。2023年,全县转移就业47101人,实现了有劳动力的脱贫户户均1人以上就业。
高标技能培训让群众就业有“技”。“我身体虽有残疾,行动也不方便,出去外面害怕找不到工作,好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正在永昌服饰上班的永泰社区居民段关良患有肢体四级残疾,劳动能力不如常人,通过参加缝纫技术培训,并在服装厂上班,每个月还能领到3000多元工资,谈到这些,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做细、做实、做精劳务培训,拓宽群众就业面,提高工资性收入。结合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对接情况,由下而上制定培训规划,确保符合条件劳动力“应培尽培、能培尽培”。对全县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的农村劳动力,结合个人意愿和需求开展砌筑工、架子工、钢筋工、电工等建筑工劳务技能培训,积极与沪滇协作用工企业协调对接,带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兰坪县建筑产业工人高标培训共开展16期589人次,培训后稳定就业399人。结合实际开展服装缝纫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年轻型服装缝纫产业工人队伍,培训开展4期334人次。依托兰坪产业发展,开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农艺工职业技能培训4期772人次。
公益性岗位安置让群众就业有“底”。“在家门口上班,我可以照顾经常生病的婆婆和两个读小学的孩子。”正在永昌服饰上班的永昌社区居民杨秋菊说。
对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就近务工等增加收入。严格岗位安置、聘用程序、岗位管理、岗位补贴和监督检查,强化数据比对,杜绝出现乡村公益性岗位“顶岗”或“一人多岗”的情况。截至目前,共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交通护路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安置点社区公共服务岗位等共16744人。积极到帮扶车间、种植养殖基地、产业园区等就业,实现“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就业+家庭作坊+产业基地园区”互补性就业,持续增加收入。积极兑现帮扶车间劳务补助和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为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发展提供政策帮扶和经营指导,开展就业帮扶车间就业服务14余次,大力开发帮扶车间就业岗位,全县8个帮扶车间稳定吸纳就业426人。
落实奖补政策让群众手中有“粮”。通过举办劳务协作员培训、驻村工作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优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常态化进村、进组、入户宣传劳务奖补政策,提高了群众对劳务奖补政策的知晓率,强化数据比对,做到不重、不漏、不错应发尽发,充分调动脱贫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积极性,有效激发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内驱动力,将“政策红利”转变成为稳岗扩岗的“发展红利”。2023年7月,我县启用了怒江州外出务工劳务奖补线上申领平台,申领补贴无需群众跑腿,全程实现“一网通办”,简化了外出务工劳务奖补申报程序,真正把服务送到关键处。截至目前,审核通过一次性交通补助13713人,发放补助资金1371.3万元;审核通过一次性生活补助1890人,发放补助资金1030人151.62万元。
云南网通讯员 罗四肥 罗寿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