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旧文新读】盐马古道上的啦井急坡街
坐在山坡上,夕阳中的兰坪县啦井急坡街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封闭的盐矿三个硐门散落在身畔,通风硐隐没在杂草灌木后,盐卤水硐置身在菜地里,水管从侧边过。矮处的盐矿硐顶,圆形的水缸里的水明晃晃的门下流淌出一股清澈的盐卤水,硐壁和盐卤水流经的地表析出一层白色的盐花,零星的村民挑着水桶匆匆走过,盐卤水在桶里晃悠悠。盐场旧址遗留的烟囱高耸入蓝天,车辆不时鸣着喇叭从烟囱旁经过。
每次从急坡街经过,恍惚踩在历史的脚印上,闻名滇西的桃花盐历史扑面而来。祥和的小山村,世事沧桑里从容平和。揭开急坡街的面纱,沉淀的故事让人掩卷沉思。往事如烟,难以拂去心头的慨叹。
当年的盐卤水仓房而今已是民居,窄窄的村道绕着仓房而过,沿着山坡通往各个硐门。难寻盐卤水仓房里的大缸,门口的小缸也荡然无存。
急坡街是盐工和外地人流落到啦井的落脚地,茅草房、板板房、窝铺紧挨。虾蟆坪和平街子紧挨着急坡街,煮盐人大都住在这三个地方。每当天蒙蒙亮,盐卤水仓房门口就排满了领盐卤水的人,木槽管道从盐卤水仓房接到煮盐巴的人家里。煮盐人家里也有缸,那是用来泡盐矿的。盐卤水仓房里的大缸就是储备盐卤水的,而门口的小缸,有一定刻度,按照煮盐人的丁分配给盐卤水。
急坡街上住着一伙特殊的人,那就是拉竜人,拉竜人全都是身强力壮的盲人。所谓拉竜,就是用长一丈五左右的大木筒,用竹子绑了干净的布,把盐卤水抽上来,层层传递到盐硐口。盐硐里一般用九个盲人拉竜,因为谐音,被大家称为九龙。
翻开盐业志,有关啦井盐矿及拉竜是这样记载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喇井正式开井报课,隶属丽江井子井。咸丰十年(1860),回民义军将领姚得胜攻占喇井。同治二年(1863)开恒丰硐,矿卤兼产。同治九年(1870年),清将张润攻陷喇井,清政府饬杨玉科整顿迤西盐务,一度封闭丽江四井专开喇井,祥定灶户开拓盐路。同治十三年(1874),迁大使署进驻,变子井为母井,因硐顶陷落,淡水浸入化矿为卤,光绪间架设木竜汲卤……
啦井盐质优良,含有天然的碘,因颜色呈淡红色,被称为桃花盐,供应大理丽江、迪庆和西藏部分地区,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桃花盐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说到桃花盐,就不能不说缉私队,而盐矿所在地急坡街也和缉私队有着渊源关系。
缉私队的主要任务是堵截私盐。灶户在熬锅底盐时用竹篱笆将之隔成四丫,起锅时在每丫盐上悄悄割下一小点作为私盐,或者在锅底盐快熬好时,在锅边擦一圈成锅边盐,这个锅边盐就是私盐。官盐贵,买不起官盐的贫民购得私盐,不敢走驿道,钻丛林、走险路,与缉私队玩起了游击战,于是就有了急坡街缉私队抓住背私盐人背板不放,背私盐人拿出小刀杀死了缉私队员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啦井盐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这里的森林植被却遭到了破坏。这个现象直到真空制盐后才得以控制。急坡街附近光秃秃的,山体滑坡,坡地上的裂缝无言地诉说着往事……如今,啦井镇政府终于打响了建设兰坪县绿色工业园区的攻坚战,在开发各种绿色产品的同时,广植经济林木。急坡街附近,核桃和五味子林已经成型。
原文发表于2012年4月20日《云南政协报》5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彭愫英
编辑:吴菀溶
二审:张莹莹
终审: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