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壮丽70年 奋进新澜沧】普洱澜沧:幸福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7:24:00  来源: 云南网
开栏的话

从1953年到2023年,70年时光悠悠,70年开拓奋进,今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迎来建县70周年。为庆祝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云南网开设【壮丽70年 奋进新澜沧】专栏,将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澜沧70年高质量发展成就,细数70年变迁,邀您现场感受澜沧县庆庆祝活动精彩瞬间……拉祜澜沧蝶变芳华,澜沧魅力娓娓道来。

 

  上世纪70年代末,云南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倾力帮扶特困民族、散居民族和边远民族群众脱贫致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综合开发、整体推进,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自力更生、社会帮扶”的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巩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澜沧县乡村振兴局四级调研员唐学华从2003年开始接触扶贫工作,虽说时间不长,但讲起澜沧的扶贫开发故事,他有着切身的感受。

  唐学华说:“澜沧的扶贫开发历时较长,曲折艰难。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形式,最后到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除了医疗、教育、低保等相关政策保障外,还按照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数量,大力开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帮扶要求和措施,实施了稳固住房、产业扶持、安全饮水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解决了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贫困问题,全县顺利提前一年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澜沧县自脱贫攻坚以来,坚持靶心不变、节奏不乱、稳扎稳打、精准发力,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实现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如今正在全力转型跨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走进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龙泉湖社区,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风格整齐划一,社区环境优美,这里居住的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比起以前住在大山里,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生活在龙泉湖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幸福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石扎努是龙泉湖社区四组的农户,2019年,他从澜沧县东回镇班利村那布四组搬迁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交通便利。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搬迁不仅仅是得到一套新房、换一个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稳得住、有产业、有奔头,让大家更有归属感。如今,龙泉湖社区拥有378套住宅,目前居住有1328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幼儿园、学校、足球场、篮球场和医院。为进一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党委政府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积极引导产业项目,夯实基础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搬迁群众创业、就业。目前,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大部分通过外出务工、就近打零工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了稳定就业。

  澜沧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东回镇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采取“公司+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东回镇就业帮扶车间”,辐射带动周边1641户农户参与滇黄精、白及良种繁育和林下种植培训,在提升种植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让农户共享科技产业发展红利。

  澜沧县上允镇勐允社区是2020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表彰为全国200个美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典型。2019年7月成立的勐允社区,是普洱市最大的“一户一宅”集镇安置点,是上允镇的第一个农村社区,共有529户。

  搬迁后的勐允社区把发展产业融合作为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配套实施了规模300亩的“黑蜜”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最甜葡萄”休闲观光农业,第一期种植62亩,2021年产值达到100万元左右。同时积极打造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模式,既发展壮大了社区经济,又可以增加社区劳动力就业,充分激活了社区的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勐允社区通过“企业+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融合发展的程度,多渠道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走出了一条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子。

  “我们社区现在把重心放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比如说我们正在建设的蔬菜大棚,可以带动就业人数和经济收入。再比如说当地百姓每个周末白天干完农活、打工结束后,晚上还可以在社区开展夜晚经济,社区广场有摆摊的,还有跳广场舞的,带动了社区的收入和农户的收入,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澜沧县上允镇勐允社区党支部书记刀富云说道。

  像澜沧县东回镇龙泉湖社区和澜沧县上允镇勐允社区这样的搬迁点,让搬迁群众从偏远山区的茅草房住到了交通便捷的砖瓦房,从种地到打工领取工资,从山区农民到新型社区农民,村民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条件也得到大力改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端上“金饭碗”,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挪穷窝,搬新房,有新业。目前,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6361户226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18户17210人,同步搬迁户1543户5410人,建档立卡搬迁人数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13%。迁出区涉及17个乡(镇)93个村民委员会218个村民小组,共建设123个集中安置区和14个分散安置区。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搬迁任务。

  合力攻坚,一步跨千年。澜沧县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接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产业帮扶以及公共设施完善等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6年—2020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1.9亿元,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村组道路建设、产业扶贫、农村人饮安全、人居环境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提升、民族团结示范和扶贫贷款贴息等项目建设。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县累计实现脱贫57996户211173人,1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5.85%降为0,全面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澜沧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的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康之后再出发,接续奋斗正当时。面向未来,澜沧县将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攻坚克难,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迈进。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罗静华 张艳 李文强

  海报设计:李雪

责任编辑:张琪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