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喜洲展示馆开馆仪式暨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喜洲古镇举行
古韵喜洲谱新篇,非遗文化焕新颜。11月23日,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理市文旅局、大理市喜洲镇人民政府、大理州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喜洲展示馆开馆仪式暨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喜洲古镇举行,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喜洲展示馆“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大理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里不仅有独特的文化生态,也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区批准建设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结合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强化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取得了较好成果。近年来,通过加强非遗街区的建设,开设街区展示室、非遗+旅游示范点等窗口,实现对非遗的创新性保护,有效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
喜洲展示馆匠志集·大理民艺文化中心主创人田飞集合了23位大理本地民间艺术传承人,以当代艺术美学的形态,让民艺存留新生。展馆分为甲马版画艺术馆、百工馆、喜洲老街等多个区域。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很多大理非遗民艺传承人,感受民艺文化魅力的同时,沉浸式体验甲马、制陶、布艺、金工、营造、塑造、擀毡、玩具及纸扎、造纸九大工艺。活动现场,剑川白曲、彝族山歌高亢婉转,30多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带来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
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喜洲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既是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最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将成为展示人文发展成就、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讲好大理故事的又一重要窗口。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馆长田飞也表示,喜洲展馆的建成体现了当下大理非遗传承和发展百花齐放的新态势,他相信在未来日子里,将会有更多更好的非遗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孔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