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晋宁区着眼破解党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立足本地实际,以因地制宜、搭起平台、资源整合、建库共享为抓手,着力打好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拳”,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基层摸排出“特色”,因地制宜选基地。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8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副组长,137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晋宁区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创建方案,明确“结合实际、择优遴选、选出特色”的工作导向,由党员教育中心联合各科室全面梳理创建基础,形成52个备选清单同步发送至乡镇(街道)备选,按照“有创建思路、有实训场所、有教育作用、有特色亮点、有基础保障”的五有标准,细化12项具体考评指标,精心制作《评分标准参考小册》,加强工作指导;由区委组织部结合全区独具特色的红色点位,对花卉产业链构建、精细磷化工产业、滇池保护等中心工作有推动促进作用、对党员干部群众有教育意义的阵地,确定了八角楼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小渔村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教育实训基地等,各乡镇(街道)结合备选清单和自身定位、区域特色、党员需求确定了旧寨村渔人文化广场、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独具特色、特点鲜明、具有教育意义的党员教育实训基地25个。
创建成效听“一线”,搭起擂台比基地。组织开展25个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擂台比武”,邀请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等9个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现场打分,72名党员现场聆听、现场观摩,根据选手擂台路演、党员现场观摩,形成项目精细认知。擂台赛上,8名实训基地讲解员,围绕“赛思路、赛成效、赛基础、赛特色”的“五赛”内容,精心制作路演材料,在创建思路上系统回答实训基地“建管用”的问题,在创建成效上聚焦党员所需,回答好基地怎样发挥党员教育培训作用的问题,在创建基础上梳理现有基础、需补充基础和下步工作基础,在创建特色上各展风采、百花齐放。经过激烈角逐,夕阳彝族乡木鲊村、上蒜镇上蒜村人民公社等党性教育类基地,晋城街道富有村、六街镇六街村等基层治理类基地,昆明市龙孜商贸有限公司、双河彝族乡荒川村产业发展基地等乡村振兴类和上蒜镇小渔村等生态文明类基地脱颖而出,真正赛出一批有效果、有特点、受欢迎的实训基地。
要素保障重“整合”,资源整合创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充分整合本地各类优质资源,创造性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要求,在经费保障上,明确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使用所需经费从财政每年划拨乡镇(街道)党校的保障经费中列支,同时结合“擂台比武”工作成效,在划拨的党员教育经费中有所侧重,营造“奖优”氛围,提升创建积极性。在队伍保障上,全面整合现有乡镇(街道)党校师资力量和红色讲解员力量,择优遴选1名“春城先锋”讲师库成员担任荣誉红色讲解员。12名“晋宁先锋”讲师库成员和12名乡镇(街道)党校工作人员担任红色阵地讲解员;在硬件保障上,按照“不专门新建,不独立组织教学,不重复建设,不浪费资源”要求,整合乡镇(街道)党校现有资源,公用共享场地、展板、投影仪、话筒音响等硬件设备,如宝峰结构构件“1+N”党员教育实训基地阵地群,实现辖区所有实训基地均可共建共享共用资源;双河彝族乡串点成线,形成全域党教实训基地“一盘棋”,促进全域资源融合共用。在教学保障上,以1个区级党校为核心,以8个乡镇(街道)党校为辐射点,将教学方案、教学讲义纳入乡镇(街道)党校教资库,拟写讲解词25份,建立“1+8+N”教学路线和教学流程,并将其纳入党员教育视频拍摄,拍摄视频片5部。
公开公示展“身手”,建库共享用基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管理使用”的工作要求,做实全过程公开,依托“擂台比武”、比优择选、讲解讲演、线下公示等环节,拉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在“擂台比武”后,及时在“晋宁先锋”微信公众号、党员教育公开公示栏目,制作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宣介专栏,组织更广泛的党员参与线上观摩,汇聚起共建共享共管的强大合力。一线宣介基地,坚持在每一期党员教育培训班次中,安排不低于总课时20%的党员教育培训班次,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工作,组织学员到张良花卉合作社、晋城镇福安村等拟创建的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现场观摩,一线宣介实训基地,拉近党员与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的距离,凝聚基地身边“人气”。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组织部 普娅婷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