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故乡物语】故乡的棠梨花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6日 12:50:01  来源: 云南政协报

原标题:【故乡物语】故乡的棠梨花

点击标题下「云南政协报社」可快速关注

每年春雷一声震天响,那绵绵春雨飘过故乡的山坡树林,那寨子对面山坡上的棠梨花便在暖暖的春风中,花枝招展,随风摇曳。当生产队里没活儿做的时候,母亲总是背着那个小背箩,到寨子对面的山坡上采摘洁白如雪的棠梨花。

那时,故乡彝寨里家家户户都缺粮,棠梨花开的季节成为故乡彝人“丰衣足食”的日子,我也吃着母亲摘回的棠梨花,做着一个又一个童年美梦。每当春雨飘洒过后,花瓣里的尘灰被雨水洗刷一清,母亲就把棠梨花采摘回家,先把棠梨花放在大锅里煮透,再捞到小竹箩里沥净水,然后背到寨前那条四季流淌的小河水里冲洗,浸泡三天三夜,待把那股苦涩的味儿去除后用来食用。

母亲把漂洗干净的棠梨花掺入一小碗苞谷面,用那把祖传三代的木甑子蒸熟。刚开始吃时还有一些胃口,渐渐地时间久了,闻到棠梨花气味心里就难受。母亲又改变一种食用方法,用棠梨花煮老花豆,烧一块盐巴炼猪油,“磁”的一声锅里冒出青烟,虽然这种食用方法味道不错,但仅是贵客临门或节日里才吃得上。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经常独自一人去采摘棠梨花。记得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天刚亮我就去读书,母亲也背着小竹箩去摘棠梨花,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不见母亲回家,我匆匆吃过午饭后又去读书。因在一场大病后父亲离我们而去,一家人的衣食重担自然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当下午我放学回到家里还不见母亲回来,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急得哭了起来。

寨头的表哥他们赶来了,我们提着一盏马灯到棠梨花坡寻找。天黑沉沉的,我不停地呼唤着母亲,那略杂有哭音的喊叫声震动棠梨花坡,但没有听到母亲的回应声,我们找了几道坡坡岭岭也不见母亲的影子。最后在一条小箐里,发现了母亲躺在潮湿的溪流旁失去知觉。原来母亲站在山坡上采摘棠梨花时树枝被扯断,她从高高的山坡上掉进小箐里,左腿摔骨折了。我们把母亲背回家后,又没钱到医院及时治疗,由寨里的老中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错位的骨头接好,又摸黑到那座原始森林里采回草药进行包扎。母亲在床上躺了一个春天,待炎热的夏天到来,才能勉强下床走路。

弹指间,大学毕业的我回到故乡彝家山寨,并在县城里安居乐业,年近古稀的母亲被我接到城里生活。而今故乡彝家人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棠梨花不再是彝家人的一道主食,仅是吃腻了肉食后的一道调味绿色食品。但每年的第一声春雷响过,那略有一丝丝寒意的春雨洒落后,母亲的心里总是眷恋着故乡的那坡棠梨花。

她说,棠梨花一定盛开了,是该采摘的时节了。

作者介绍:李宏荣,彝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云南武定县政协。

“文苑热土”投稿邮箱:1779344140@qq.com

编辑:皇甫丹霖

审稿:张莹莹

终审:吕金平 

(李宏荣(彝族))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