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拟入选名单”。其中,临沧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入选全国先进基层文艺院团。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始终坚持“小团队要做出一流影响,一得练好基本功,二要扎根民族文化沃土”这一理念,为边疆文化事业发展,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文艺演出团队),多年来一直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一项政治担当,辛勤耕耘着耿马这块沃土,从负责人到普通的演职员,心里始终都装着民族文化这颗初心,担起弘扬边疆文化的使命,为了不让优秀的文化失传,在采风中,他们在“采到根上”下功夫,扎扎实实的沉下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把“女创拳”、“紧那罗”、“马鹿舞”从民间搬上了舞台,成为了耿马文化靓丽文化名片。
服务广大群众、牢牢占领边疆文化阵地。 作为担负着文化宣传的文艺团队,深知在边疆文化建设,推进民族团结中的责任,团队紧紧抓住“艺术回流”这个着力点,牢牢把握艺术来自民间,服务民间这一方向,让“艺术回流”真正服务好边疆广大群众。每年深入村寨演出70多场,参与其他群众演出140余场,让“艺术回流”接受广大群众检验,真正做到民族歌舞来自民间又回馈民间,像傣乡佤寨的山风一样自由自然。抓住耿马文化的根,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滋养耿马这块土地,牢牢守住边疆文化的阵地。
练好内功、提高服务本领。多年来,团队把练就扎实基本功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高起点,严要求,每天雷打不动的基本功训练成为常态,无数次反复着跳、转、翻以及各类跟斗技巧,时刻牢记着前辈“台上要显贵,台下得受罪”的谆谆教诲。只有台下艰苦的付出,才能换来台上的风采,就是秉承着这样坚守的理念,让小艺术团演员拥有了更多的技能,从舞台上他们空翻技巧中看到了他们挥洒的汗水和辛劳的付出,从获得的无数奖项中很好诠释了付出的值得。“管理说到底靠的是团风,现在团队像个大家庭,队员们暗自也在比学赶超”,这就是团队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把“小团队追求一流影响”作为主导思想来抓,用一流影响的标杆抓团队建设,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心中始终装着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初心,脚踏实地,扎根民族文化沃土,让耿马这支县里的小团队,舞得了“阳春白雪”、也跳得好“下里巴人”。团队经过艰苦的付出,取得了累累硕果,创作出了火遍傣乡的“泼水舞曲”,引领着当地民族服饰的风尚,《傣族女创拳》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涞镣•刀舞少年》2018年获得云南省群文艺术最高奖“彩云奖”,《涞阶恩赛•女创拳》2020年获得云南省首届原创舞蹈展演一等奖。2021年团队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团队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民族的责任感,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推出了原创民族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舞剧在2021年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中获得了优秀导演奖和优秀作曲两个单项奖,是一部具有较高分量的艺术作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团队持之以恒的坚守,扎根民族文化沃土的执著,勇于创新的坚韧而获得的,真正地做到了“小团队要做出一流的影响”。《人民日报》的文章《耿马文艺演出团队的风采》中的评价是对耿马文艺表演团队的最好肯定,“云南一支年轻的县级文艺队,走村串寨挖掘抢救民族文化,创作歌舞屡获大奖,还“火”遍了傣乡,引领着当地民族服装风尚。
恒春临沧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