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幸福之地的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 09:50:24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幸福之地的幸福路

游客来司莫拉村参观游玩(摄于12月6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早上7点,41岁的司莫拉村民罗爱艳开始打扫自家客栈。开民宿、当讲解员、销售农特产品……随着天南地北的游客来村里“打卡”,罗爱艳告别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罗爱艳打扫自家客栈卫生(摄于12月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是云南省腾冲市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村寨。但在2014年以前,这个“幸福的地方”却是另一番景象,“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司莫拉曾经的写照。

司莫拉村外景观(摄于12月5日)。新华网发(郭康 摄)

  脱贫攻坚以来,司莫拉开始变样了。通过实施“草改瓦”“农危改”“扶贫安居”等项目,寨子里的危房没有了;实施了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陈列馆、景观栈道、停车场以及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2017年,司莫拉脱贫出列。

  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何过上幸福的日子?

  依托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当地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动购物、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2020年6月3日,村里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将寨子里的全部农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组织群众发展“吃住行游娱购”旅游特色服务。

罗爱艳给游客介绍村庄情况(摄于12月4日)。新华网发(郭康 摄)

  罗爱艳就是合作社的一员。据她介绍,村里游客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一天4000人次,每当有游客参观村子时,作为讲解员的她总会得意地介绍起村子变化、所获荣誉。“现在已经很幸福了,但还是要努力奋斗,过上更好的日子。”罗爱艳说。

村民罗转娣正在放置菜肴(摄于12月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和罗爱艳一样,33岁的村民罗转娣也吃上了“旅游饭”。如今,她是司莫拉村幸福餐厅的服务员。10年前,刚嫁入村子的罗转娣性格内向,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罗转娣不仅学会了茶艺,也不怕与人交流了。尽管时常忙得饭都吃不上,但罗转娣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丈夫在身边,孩子在眼前,她对生活十分满足,“这份工作不能称为忙碌,应该叫做充实,只要顾客对我竖起大拇指,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赵加熬在打扫村中卫生(摄于12月5日)。新华网发(郭康 摄)

  “最初一天只有10多元钱,现在1800元一个月!”对于67岁的村民赵加熬来说,幸福值也在不断增加。2014年,听说村庄开始变样,赵加熬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司莫拉。根据他个人情况,村里给他安排负责主干道卫生工作,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赵加熬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查看村庄卫生,劝诫游客保护环境,“要把村庄打扫的干干净净,让更多游客喜欢上我的家乡!”

  2020年以来,司莫拉佤族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实现首次分红,就地就业促民增收。为了让司莫拉的乡村旅游展现差异化特色,合作社进一步还原佤族风情,增加民族元素,通过产业链将群众组织起来,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目标。

  如今,昔日贫困村寨,逐步转变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范芳钰 赵普凡 郭康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