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云南文博会的楚雄州的展位上,鳞次栉比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彝家公社”展位上花花绿绿的刺绣产品却格外引人注目,摊位上既有绣片等老物件,也有衣服、手袋等创意满满的新产品。作为一项深植民间的古老技艺,彝绣被称作“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这朵花从小山村走向国际时尚T台,惠及7万绣娘,逐渐成为彩云之南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彝家公社”创建于2006年,业务涉及彝族刺绣、彝族服饰设计及衍生手工艺产品的加工、批发、零售及进出口业务。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绣娘为经营模式,运营彝族刺绣至今,从十几个绣娘到现在固定合作的200余绣娘,辐射带动全省8000余名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年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元到如今约10万元,甚至更多,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地位。
彝家公社党支部书记、创始人、董事长金永淑深切认识到,在新时期传承彝绣工艺、发展彝族刺绣文化产业是彝家公社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的一大契机,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及绣娘胎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并揉以现代的商业意识,整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与广大客户共同拓展市场,并朝着更彝族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作为彝族文化先行者的金永淑社长携彝家公社的绣娘多次代表中国文化企业到国外参展进行彝族文化交流,成为第一个把彝绣推广到国外的楚雄企业。2013年至2021年9月,彝家公社共参展68次,遍布国内外12个省市特区及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西班牙、瑞士、摩纳哥、印度孟买、葡萄牙里斯本、澳大利亚、英国等9个国家及地区,带领云南特色文化产品——彝绣走向了世界。
“15年来,我们做的就是挖掘、收集彝绣的根和魂。”彝家公社的董事长金永淑坦言,彝绣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紧密结合市场,“关键要紧抓创新,在‘回味感’和‘地域性’上做文章,把彝绣产业打造成一个地域性文化品牌。”
云南网记者 徐永进 见习记者 时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