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借力新动能 拓展新思维 培育增长点——写在创意云南2021文博会开幕之际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7日 07:27:20  来源: 云南网

  一个月前,绚丽多彩的云南文化产业亮相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七彩云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天,以“奋进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 文创开新局”为主题的创意云南2021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将集中展示我省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文产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将文化产业作为全省重要产业来抓,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体制、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迈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很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成功经验,被誉为“云南模式”“云南现象”“云南经验”。

  “金木土石布”彰显产业特色

  晶莹剔透的手作银器、匠心独具的木雕工艺品、精美雅致的陶器、质坚色润的玉石和五彩斑斓的手工刺绣……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数代人的坚守和创造,既有特色文化传承又辐射国内外的“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绽放出云南文化产业特色魅力。

  随着《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确定了发展以“金(斑锡、新华村银器等)、木(剑川木雕、木工艺品等)、土(华宁陶、建水陶、黑陶等)、石(玉石、石雕、奇石等)、布(彝族刺绣、傣族织锦、独龙毯、民族服饰等)”为核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

  彝家公社的彝绣产品远销近10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全省8000多名绣娘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细腻如玉的保山永子不断扩大销售领域,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随各类国际围棋赛事而被广泛感知;游人如织的建水紫陶街以丰富的文化业态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仅是近年来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过多年努力,藏在深山和边远村寨的刺绣、土陶、木雕、银饰等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石林阿着底、鹤庆新华村、剑川狮河村、腾冲荷花乡、香格里拉尼西村等50多个村寨,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群众的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示范区成为带动一方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代表性产业。

  2012年至2019年,全省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98.97亿元增加到784.32亿元(占GDP比重3.38%)。云南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文化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2012年至2020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从337.8亿元增加到687.59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政策支撑初步完善

  近年来,云南建立健全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体系,配套了相应政策办法,完善“两效统一”的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认定管理办法,完善科学考评机制,在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政策支撑初具雏形。

  同时,我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构建十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文化产业金融体系。鼓励文化企业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二是构建文化产业承载体系。打造“一带一路”现代文化制造业承载体系,实施“美丽乡村+文化”工程。三是培养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体系。以四户省属国有文化企业为核心,支持龙头文化企业开展收购、兼并、重组,通过挂牌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构建文化产业大数据体系。建设刺绣云、珠宝玉石云、云陶云、木艺云、设计云、影院云、演艺云等我省文化产业大数据体系。五是构建文化产品交易体系。设立全省版权交易市场、文化产品交易中心等,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六是构建文化品牌体系。通过塑造“文化云南”地域品牌,带动全省文化品牌体系建设。七是构建文化产业科技体系。鼓励文化企业在数字科技、民族文化IP、VR/AR应用、南亚东南亚小语种在线翻译等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八是构建文化产业项目储备体系。打造规范科学的文化产业项目库,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使储备项目符合金融投资机构需要、国内外投资口径。九是构建文化产业人才体系。系统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文化、创意、投融资、管理队伍。十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在资金支持、土地供应、投融资、人才吸引、知识产权等方面完善政策,确保已有政策落实到位。

  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我省持续推动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民族文化休闲娱乐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和民族民间工艺品业六大主导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民营骨干文化企业。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骏宇文博、云南文化、恐龙谷、丽江文旅、金彩影业等5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以省属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民营文化企业为重要补充、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以省级重大项目带动州(市)特色项目建设,云南大力推进滇中核心区、滇西北、滇东南、滇西南、滇东北等文化产业圈建设。通过产业聚集区的规模化基础和专业化基础,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集中打造媒体融合产品矩阵,着力发挥报网端一体化运作的优势,增强融媒体覆盖能力,实现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歌舞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等全方位“走出去”。以云数传媒公司输出中国DTMB技术标准、《吴哥的微笑》旅游演艺项目、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为代表,云南文化企业成功走向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南亚东南亚国家,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云南文化形象品牌效应逐步体现,云南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云游文博”数字开放平台。云南文化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结合,让更多的人群通过一个平台和“窗口”就探见云南传统文化魅力。这是云南转变思路,创新性发展,以数字赋能迎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云展馆”“云旅游”“云演出”……数字化转型催生了云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助推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增长极?我省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以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借力“互联网+”新动能,拓展“文化+”新思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网络动漫、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注重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端文化创新集聚区,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有效发挥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加速文化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把文化价值、文化创意充分嵌入关联产业研发、设计与营销等各环节,提高关联产业创新创意能力,增加产业文化附加值;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全要素进入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形成完善的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监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障;构建创新创意引领潮流、文化科技特色鲜明、文化产业充满活力的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高水平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龙彦

责任编辑:董翔宇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