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文娱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大理】大理市吊草村:非遗刺绣“绣”出彝乡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22:18:51  来源: 云南网

  非遗刺绣“绣”出彝乡幸福花  通讯员供图

  “一飞针走线,一刺绣作品,非遗传承引得彝山村活水来!”位于大理市下关街道南郊彝族吊草村,半山腰有一座100年老宅在时光的冲刷中展现着新的生命力,它是大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传习所,传承着非遗刺绣技艺,记得住彝村美丽乡愁。

  “我从小就爱学刺绣,也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以前是关起门来做,刺绣作品很难走出彝山。市非遗所工作人员来我们这里看了以后,帮助我成立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传习所,我向村民传授刺绣技艺,做文旅产品、文化非遗传承,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现在知名度提升了,村民生活提高了,过上了幸福好日子。”大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传习所负责人瞿标祥说。

  瞿标祥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刺绣,初中毕业后专门从事民族刺绣、服饰、结绳的制作销售,然而产品单一,都是“关着门”搞生产。成家之后,夫妻俩经常向老一辈请教彝族刺绣和服饰的制作技艺,精心收集老绣片、老服饰,潜心钻研山地彝族刺绣,三十多年的摸索和坚守,夫妻俩成为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刺绣能手。2019年,瞿标祥被评为大理彝族服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妻子瞿银果被评为大理彝族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大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传习所挂牌成立。

  瞿标祥说:“传习所成立以来,得到了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在资金以及房屋维修、展室布置、藏品收集、传承培训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吊草村彝族刺绣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很多人慕名前来体验民族技艺、领略民族风俗、品尝民族美食、拍摄‘云岭最美嫁衣’,吊草村已经成为大理市乡村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目前,传习所已累计举办彝族服饰、彝族刺绣培训班6期,培训彝族绣娘500多人。村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幸福感大大提升。

  “我在这里做了五六年,我们从小就会绣花,但是以前绣出来的衣服都是自己穿,现在用绣花这门手艺来挣钱,一双彝族刺绣鞋子要100多元,一张刺绣围腰要1000多元,一套精致刺绣嫁妆要5000多元……我们在传习所一起绣花,不仅可以增加家里的收入,还可拉拉家常,促进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绣娘瞿金燕高兴地说。

  近年来,大理市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弘扬,大力挖掘优秀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全市范围内建起了34家非遗传习所,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传习所设备购置、装修布置、传承培训、档案建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飞针走线传技艺,彝族刺绣记乡愁。如今彝族绣娘正一针一线绣出一幅幅精美的刺绣画卷,绣出了乡愁、绣出了幸福、绣出了美好新生活,在欢歌笑语中,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正悄然绽放。

  云南网记者 博达 杨子双 通讯员 唐水华

责任编辑:王胤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