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西双版纳有13个民族世居于此,是我省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78%,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进入新发展阶段,更应全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示范。
西双版纳有7万多脱贫人口,相当一部分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以及边境一线群众,脱贫基础并不牢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切实抓好“一平台、三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当前,西双版纳60%的就业人口由第一产业吸纳,60%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农产品经营性收入,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未来很长时间内,西双版纳都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州,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全面落实“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真正做到拉长长板、补齐短板。
乡村特色旅游
具体而言,要形成差异化布局,建好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保护,提高普洱茶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树立起中国普洱茶的一流标杆。要在守好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的基础上,坚持延链强链思路,建设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基地,力争实现综合产值大幅增长。要发挥好水稻、玉米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及品牌打造等,加快建设“滇南粮仓”。要打造绿色高端“热带果园”,发展高端果品,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果园,并把水果产业与旅游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把滇南小耳猪、云岭茶花鸡打造成“人无我有”的高端地理标志产品。
西双版纳60%的户籍人口居住在农村,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应有之义,需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
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就必须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要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持续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活动,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云南网记者 左超 唐薇 张寅 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