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全国版权示范单位】滇绣唐卡:创新与版权并重 创造作品更大价值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4日 11:40:26  来源: 云南网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下,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刺绣企业,在传承和发展云南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它们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外游客的喜爱,先后42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奖,企业创办人彭萍的作品4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奖“百花杯”金奖,其代表作《白族少女》还曾作为“国礼”赠予国际政要。

  这些优秀的刺绣作品出自丽江滇绣唐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简称“滇绣唐卡”公司),2021年4月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荣誉背后,是这家企业多年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创新,注重作品版权创造、保护、运用所结出的硕果。

  国唐·抽纱刺绣唐卡 作品独具特色

  “滇绣唐卡”的创始人彭萍祖籍四川成都,受家庭影响从小谙熟蜀绣技法。2008年,她和丈夫来到云南并定居丽江白沙古镇,彭萍被白沙壁画上神秘而绚丽的图案吸引,于是将壁画里的儒、释、道“佛、神、人”画像和东巴文化作为创作元素,从此开始了“滇绣唐卡”的创作。

代表作《白族少女》

  彭萍吸取苏绣、蜀绣、湘绣、粤绣4大名绣的技术特点,结合云南彝族、苗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刺绣针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她的引领下,“滇绣唐卡”公司将消失170多年的“国唐•抽纱刺绣唐卡”工艺恢复和发展起来,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中国工艺美术获奖作品精品集》曾这样介绍彭萍及“滇绣唐卡”刺绣艺术:针法复杂而细腻,纤毫毕现,高超的技法和精妙绝伦的艺术美感,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潜心钻研磨炼技法的同时,彭萍没有“孤芳自赏”,她带领了一大批从大山和贫困地区走出的绣娘学习,十二年来,培养了数百位绣娘,她们中2人获得“云南省首席技师”,3人获得“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5人获得“丽江工匠”等荣誉称号。

  创意作品被抄袭 萌发版权意识

  企业初创的那几年,彭萍的作品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但也饱受抄袭之苦。刚刚辛苦创作出的作品,过不了多久市场上就会出现用机器生产的同款,而且价格低廉,这让彭萍和公司的其他绣娘们备受打击。

“滇绣唐卡”公司的绣娘们

  2016年,为了维护作品的权益,“滇绣唐卡”公司将一家长期抄袭却多次警告无效的企业告上法庭,成为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件“版权纠纷案”,最终,侵权方被判停止侵权行为并作出经济赔偿和登报道歉。经过此案,不仅“滇绣唐卡”公司懂得了版权的意义,更使丽江很多文化企业开始有了版权意识。

  积极自主创新 不吝购买版权二次创作

  经营企业的十余年间,彭萍和公司副总经理梁勤十分重视版权,坚持滇绣唐卡作品的生产、传播、销售一定要在版权保护下进行。

  为此,公司制定了版权管理的有关制度,鼓励公司员工创新创作,并将每年利润的18%用于购买“版权”。高薪聘请专业人士打造自己的创作队伍,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与唐卡画师和专业院校学生合作,获得他们作品的授权;与机构合作,支付原创作品版权费用,在具备版权的前提下再进行作品的创作。

  丽江知名的东巴画画家和品正的作品曾被肆意抄袭使用,公司在发现其对创作开发滇绣唐卡作品的价值后,并没有跟其他商人一样同流合污,而是找到和品正,向他购买了三本书及其电子版的独占使用权,成为丽江首家“主动”支付版权费的企业,其尊重作者的行为让和品正大为赞赏,并且十分感动。

与摄影照片《泸沽湖之恋》的作者签约购买版权

  2019年,一组泸沽湖海藻花的摄影照片《泸沽湖之恋》火爆网络,为了买下这组照片的版权进行刺绣创作,公司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找到真正的作者。在受到疫情严重影响而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公司依然决定拿出经费购买版权。公司认为这很值得,购买版权是尊重作者,也是保护企业。

  创建版权示范 为企业发展添新动力

  在尊重别人版权的同时,“滇绣唐卡”公司积极创建和保护自己作品的版权。

  对自主创新创作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2019年1月公司向国家版权局提出申请,成功对18幅唐卡作品进行了登记。2020年8月,通过云南省版权局完成了154件作品的版权登记,并全部获得认证。梁勤认为,版权登记是目前保护作品最好的一条途径。

集体绣制五星红旗

  “滇绣唐卡”公司长期重视版权保护,管理层亲自主抓版权示范创建工作,2020年、2021年先后成为“云南省版权示范单位”、“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对此,梁勤认为,荣誉意味着肩上有更重的担子,展现“大国的文化自信”,必须从维护版权做起。

  在他看来,“滇绣唐卡”要充分发挥“版权示范”的效应,传承并创新“滇绣”技法,整合云南各民族的刺绣资源,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滇绣”风格,打造“滇绣”品牌形象,提高“滇绣”产值,提升“滇绣”影响力。

  拥有版权 让作品价值实现最大化

  版权也更像作品的“身份证”,为作品的“生存发展”保驾护航。“以前有获奖作品都不敢发,怕被别人知道,被模仿。现在作品及早曝光也不怕了,因为作品版权登记后,就证明了作品是自己的,不用担心被“山寨货”冲击。”梁勤说。

  有了版权后,“滇绣唐卡”被侵权的现象少了,也更受到国外游客和一些收藏级的买家青睐,他们就认准“正版”,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真正的作品,而非便宜的仿制品,梁勤说道。

创始人彭萍和绣娘们

  从企业发展方面来说,版权认证的益处既有眼前可见的,也有未来可期的。

  “没有版权之前,整个市场都比较混乱,价格也上不去。有了版权,就能定出合理的市场价格,收益也比以前多。”梁勤说,作品有了版权,公司不仅能掌握定价权,而且能开展版权合作,扩大生意空间,版权使作品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创新创造是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版权就是在保护这项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立有力支撑。“滇绣唐卡”的经验启发我们,企业坚持把版权保护和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品版权交易和版权转化或许将创造超出想象的价值。

  云南网记者 赵琳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