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洱海:系上“绿飘带”,越来越美丽
编者按:3月3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洱海“生态廊道”建设,认为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指示的体现。129公里的“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完工,给洱海系上“绿飘带”,让洱海保护多了“最后一道屏障”。同时“生态廊道”也是“经济廊道”,能让环洱海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以下是报道全文。
苍山洱海间的一条生态廊道,如今成了云南大理的“网红”旅游景点,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广东的游客周先生由衷称赞:“这一路上太美了,骑车都不觉得累!”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随即,洱海治理开启,生态廊道建设付诸实施。
生态廊道建设全称为“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包括5项内容: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涉及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完善和5个科研试验地。工程于2018年启动,预计总投资近百亿元。“目前129公里的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完善景观提升等附属工程。”项目工程部副部长熊英力说。
2018年5月,洱海生态保护“三线”划定,当年底完成环洱海8个镇23个村1806户的“三线”拆除任务,腾退土地1000多亩。2019年启动“1806小镇”建设,当地政府分5个地块对搬迁居民进行集中安置,在高质量建设安置房的基础上,还为每个地块量身打造了产业配套项目。目前,安置房建设总体完工,大理镇、海东地块已于2021年春节前交房。
在洱滨村、下末村可以看到,一条数米宽的柏油路从村边切过去,路的另一边就是洱海,路基下以前是民房的房基,如今变成各种管廊线路。生态廊道拦截污水、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湖滨生物多样性,让湖区面积扩大了10公顷。2020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达Ⅱ类、5个月达Ⅲ类,国考断面水质评价为优。北生久村村民张恒说:“今年各种水鸟明显多了,湖边多年不见的海菜花也回来了。”
生态廊道也是“经济廊道”。在上关镇,230多亩的上关花生态公园正火热建设;在喜洲镇,生态廊道周边的人居环境正不断提升,田园、村庄和庭院更美了。“我们精细化引导庭院经济,让游客‘沿着廊道进我家’,让当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大理镇镇长杨利平说。(张帆 徐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