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云岭职工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云南省全力打赢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战——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掉队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 10:25:45  来源: 云南网

    

 

 

 

(省总工会供图)

  全省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

  已从2017年的7.1万户下降到目前的2513户

  所有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

  全省各级工会共投入9亿余元资金实施

  30万余户次生活救助

  2.5万余户次子女助学救助

  1.3万余户次医疗救助

  7.8万人次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就业指导

  全省建档的全国困难职工结对帮扶覆盖率达99.95%

  帮扶方式精准率达99.82%,帮扶工作满意度达98.97%

  均高于全国总工会的标准

  开展“户户清”专项行动,各部门协力解决困难4815个

  帮助3400余户在档困难职工实现脱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是党交给工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近年来,省总工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牵头在城市扶贫阵地上打响了一场攻坚战。各级工会干部尽锐出战,协同教育、民政、财政、人社、住建、卫健、医保等部门合力攻坚,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让一个个困难职工家庭走出困境、迈向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全省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已从2017年的7.1万户下降到目前的2513户,剩余在档困难职工也基本实现了“有吃、有穿,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险、住房有保障”的“两有五保障”标准,通过生活条件的保障和改善,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关怀,体会到了来自“娘家人”的温暖。

  “1+10”制度密织解困脱困政策网

  一个“健康包”,一册“户户清表册”,是玉溪市工会帮扶干部到困难职工家走访时必带的两件东西。“健康包”内装有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宣传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口罩、体温计、创可贴等用品;“户户清表册”包含困难职工档案表、家庭收支调查表、已享受帮扶政策资金记录表、结对帮扶记录表和困难职工当前存在的问题清单和帮扶建议,让困难职工能够清晰地了解相关政策。

  玉溪市总工会副主席郭荣兴说:“做好帮扶工作,首先要抓好政策的学习宣传,我们在通过培训让帮扶干部吃透帮扶政策的同时,也通过发放宣传册、上门宣传等方式让困难职工家庭和社会公众了解有关政策措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度。”

  完善的制度设计是云南省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一大亮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省16个州(市)均出台了相关贯彻意见,并成立了地方党政领导任组长,工会、教育、民政、财政、人社、住建、卫健、医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领导小组,凝聚合力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2017年起,省总工会制定了《云南省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规划》,先后出台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考核评价、进入退出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文件11个,并细化了考核评分标准,指导全省各级工会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2019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第三方核查评估工作,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会同省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住建厅、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出台了《云南省总工会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落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相关政策的通知》和《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意见》《云南省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文件,形成了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困难职工帮扶服务“1+10”制度文件,初步构建了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保障适度的长效梯度帮扶体系。

  这些制度文件从困难职工的识别、认定、建档,到脱困后的及时有序退出;从困难职工技能培训促就业管理、困难职工的结对帮扶到困难职工专项帮扶资金、送温暖资金的使用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为基层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精准帮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像玉溪市总工会一样,全省各地、各行业系统工会组织都通过组织培训、制作宣传册、明白卡等形式让帮扶干部、困难职工吃透政策,保障帮扶工作高效、规范实施。

  “一户一策”让困难职工稳定脱困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幼儿园教师陈继花2016年做肝移植手术,费用高达70万元,每月还要支付1.5万元的自费药物,让这个教师家庭陷入困境。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组下设的精准识别工作组对其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后,就医帮扶工作组人社、卫健等5个部门通过补助、互助、减免等18条医疗帮扶措施,保障了其后续就医的医疗费用,现在每月8000多元医疗费用中,个人仅承担1000余元。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困难职工禹必兴下岗后因为缺技能一直未就业,参加了蒙自市总工会举办的小儿推拿就业培训班后实现自主创业,现在月收入4000元左右。

  普洱市困难职工李艳玲和三个孩子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每个月还要支付租金,普洱市总工会协调住建局对她进行住房帮扶,一家人搬进了50平方米的公租房……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个个脱困的职工家庭,他们的致困原因不同,各级工会给予的帮扶措施也不同,但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的结果却同样圆满。

  在帮助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中,云南省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以精准摸底、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精准施策、精准脱困退出,确保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

  各级帮扶干部扎到一线进行入户调查,把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出来,做到应建尽建、应退尽退。2016年,全省经过摸排确定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7.1万户;2018年,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回头看”行动,对7.1万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全面复查清查、逐一精准识别,最终精准退出8474户、注销2979户、新增671户。2019年,率先在全国组织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第三方核查评估,进一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推动了问题整改。

  在精准识别困难职工的基础上,各级工会针对致困原因确定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针对在档困难职工的不同困难需求,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

  具体帮扶过程中,各地通过政府联席会、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会、集中调研座谈会、交办精准帮扶任务清单等方式,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帮扶。如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由人社部门牵头,帮助其落实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援助等措施;对因病致困的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由医保部门牵头,帮助其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对子女上学致困的职工,由教育部门牵头,帮助其子女申请享受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学生资助政策;对没有住房或居住危房的困难职工,由住建部门牵头,帮助其申请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由民政部门牵头,帮助其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在部门协同帮扶的基础上,各级工会积极做好节日慰问、日常帮扶、应急帮扶,同时打好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互助、技能培训、法律维权等“工”字服务品牌,实现帮扶政策全覆盖,密织了一张涉及困难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保障网,确保了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投入9亿余元资金,对在档困难职工实施了30万余户次生活救助、2.5万余户次子女助学救助、1.3万余户次医疗救助和7.8万人次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就业指导。截至目前,通过就业创业解困脱困一批、医疗保障解困脱困一批、就学帮扶解困脱困一批、住房安置解困脱困一批、社保兜底解困脱困一批,所有困难职工基本实现了“两有五保障”,所有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

  创新思维打造职工解困脱困的“云南模式”

  在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产品展示厅里,摆放着2800多家会员单位的特色农产品,联合会会长朱建平正筹备着即将举行的展销活动。谁能想到,这个意气风发的创业者曾经是一名困难职工。

  朱建平原本是普洱市扶贫办的一名职工。为了给患有间歇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大儿子治病,他和妻子创办了云芸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可天不遂人愿,养殖场发展陷入困境,儿子离世、妻子患宫颈癌离世的打击接踵而来,生活的磨难快把这个汉子压垮时,市总工会的帮扶干部为他争取了5000元的救助资金,靠着这笔资金,朱建平买了鸡苗让养殖场实现扭亏为盈。后来普洱市总工会又从“市委书记救助金”中为他争取到3万元创业资金,并办理了8万元的小额贷款,让他的企业逐渐壮大起来,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和困难职工致富。

  朱建平说:“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工会干部的帮扶和慰问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普洱市从2015年起设立“市委书记救助金”,每年投入50万元对生活困难、患重特大病和有创业意愿的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帮扶救助,已累计帮扶救助896户像朱建平一样的困难职工家庭,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几年来,全省工会系统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开展解困脱困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先行示范作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浓厚氛围,在全国范围内创立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独树一帜的云南经验,云南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祥云县统筹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整合资源,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将全县各部门社会救助、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有效对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支撑、工会牵头、单位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全县各级各部门总动员,“十个指头握成拳”合力为困难职工顶起一片晴空,形成了“祥云样本”,全国总工会于2017年9月在祥云县召开了全国工会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研讨会。

  红河州对困难职工进行“部门一帮多、领导一对一”的结对帮扶,36名厅级干部、62名正处级干部、928名科级以上干部、州县两级341个部门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同时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州级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县市分中心→乡镇援助站→社区分站→企业(单位)援助点”五级网络,形成了“红河经验”。

  楚雄彝族自治州建立“12231”识别退出工作机制,即:一次申请、两次评议、两次公示、三次审定、一项考核,做到了客观公正、应退尽退、应留尽留,落实“四个精准”做法作为典型经验被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推广。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各方协作的“例会”机制,定期沟通、研判、协调解决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近日,经过前期摸排调研,该公司集中组织了符合上岗条件的12名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近期将陆续走向岗位,实现再就业。困难职工肖丽萍离异后因家庭特殊原因,需照顾老人和孩子未能上岗,今年女儿考上大学,她参加培训后被安排到公司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做资料管理员,月收入达到5000元,解决了家庭实际困难。“感谢工会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帮扶,现在生活有了保障,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肖丽萍感激地说。

  持续开展“户户清”行动冲刺“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也进入冲刺时期。为了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今年4月至7月,全省对在档的6043户全国级、1072户省级困难职工开展了以“六清”(家庭基本情况清、已享受政策和资金清、当前存在困难清、后续帮扶措施清、帮扶措施成效清、结对帮扶记录清)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户户清”专项行动。

  工会干部、帮扶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入户走访在档困难职工家庭2.1万余人次,查找出困难职工还存在的困难需求5037个,针对困难需求制定精准帮扶措施5909条,并形成精准帮扶任务清单报送到政府相关部门,各部门协力解决困难4815个。省总工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分滇西、滇南、滇中片区,3次对全省16个州市、26个省级产业系统公司开展调研,面对面帮助基层解决现实难题。通过“户户清”专项行动,实现在档困难职工政府兜底保障和工会常态化帮扶,3400余户在档困难职工实现脱困。

  大理州宾川县困难职工吴丽彬下岗后一直和丈夫靠打零工维持生活,2013年又遭遇了车祸导致左腿骨折,生活举步维艰。在今年开展的“户户清”专项行动中,宾川县总工会与县民政局联系为其争取了5000元的临时救助,并协助吴丽彬向民政局申请办理城镇低保。吴丽彬女儿上学急需交学费,县总工会为他们申报了3500元的生活救助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鉴于吴丽彬丈夫未找到工作,县总工会积极上报省州总工会实施了疫情期间的专项救助,为吴丽彬争取了2000元的物质差价补助。工会干部上门慰问时,吴丽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职工王芳因患鼻咽癌导致无法到岗上班,每个月仅能拿到底工资,面对残疾的老人、要上学的孩子,巨额的医疗费让家庭陷入困境。玉溪市高新区总工会的帮扶干部为她申请了医疗救助资金,并通过职工互助医疗为她报销了除医保报销之外自付部分70%的医疗费,20万元的治疗费王芳最终自己只花了1.8万元。如今王芳的病情慢慢好转,今年9月她已经回到岗位上班。根据玉溪市的政策,她全家还获得了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节日慰问等常态化帮扶。王芳说:“挂包我的干部经常来看我,给我信心,最难的时候工会帮我挺过来了,以后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每个困难家庭都有人关注,有指定的干部长效帮扶,全覆盖的精准帮扶措施让困难职工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温暖,对于帮扶干部,他们总是握着手不断地说着感谢。

  今年8月至9月,省总工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对2017年以来云南省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进行了质效评估,错评率为0.05%、漏评率为0.12%、错退率为0.04%、漏退率为0.81%,均低于全国总工会的标准;全省建档的全国困难职工结对帮扶覆盖率达99.95%,帮扶方式精准率达99.82%,帮扶工作满意度达98.97%,均高于全国总工会的标准。

  当前,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已进入全面收官、奋力冲刺的时期,据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云南省将持续开展“户户清”攻坚行动,对目前还在档的2513户困难职工,一方面进一步宣讲相关帮扶政策,激发其内生动力,鼓励他们通过勤牢的双手致富脱困;另一方面,继续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任务清单,加大工会常态化送温暖力度,通过政府兜底保障和工会常态化帮扶助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对已脱困的困难职工,云南省给予一定的渐退期,防止其返贫返困。同时,各地将通过常态化走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实现动态监测,及时给予帮扶,确保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在共奔小康的路上掉队。

  云南网记者 郎晶晶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