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期俊军 龙彦)德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全州如何利用自然优势,发展壮大农业产业?7月31日,在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德宏州专场现场,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正环对此问题进行了回应。
李正环介绍,德宏州加强产业谋划,以 “巩固提升粮食、蔗糖、茶叶、咖啡等传统产业,发展突破烟草、蚕桑、果蔬、畜牧等特色产业”的思路,围绕重点产业,共实施了140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有产业发展条件的3.1万户1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全州年人均产业扶贫纯收入达到4336元。
2019年,全州种植甘蔗85.9万亩,共带动建档立卡户10403户;同时,还发展了茶叶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11097户;发展烟叶19.63万亩,带动建档立卡户3748户;到今年底,全州蚕桑产业达到9.5万亩,带动建档立卡户2169户,与此同时,全州种植37万亩的坚果,带动建档立卡户7299户。利用热区这一地理优势发展冬季农业,冬季农业常年保持在115万亩以上,带动建档立卡户达21180户。
与此同时,全州坚持财政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帮扶资金都按不低于30%用于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全州投入各类财政资金25亿元用于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投到产业的资金约在34亿元以上;金融部门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方式,支持产业发展达11.22亿元。
加强产业新主体的引进和培育,全州提出“产业扶贫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思路。这几年,中粮集团、上海光明、双胞胎集团、联想佳沃、褚橙集团等顶天立地的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德宏。此外,全州非常重视培育铺天盖地的本土农业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将建档立卡户绑定到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又绑定到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稳定增收。
除了高度重视种植基地、养殖基地的建设外,德宏州同样重视农产品的加工升值和市场营销。全州建有10座糖厂,而且是全省首家把甘蔗变白糖,白糖的副产品变干酵母,把白糖和干酵母废弃物通过综合利用变成有机肥的第一家全产业链开发蔗糖产业的州市。亚洲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线、瑞丽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以及我省规模最大、链条最长的丝绸全产业链产业园均在落地德宏。
在市场开拓方面,全州坚持省内省外、线上线下齐发力。去年以来,通过上海西郊国际、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等,向上海输送的扶贫产品达2万多吨,销售收入达9000多万元。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全州共引进快递和物流企业14个,经营主体29个,电商服务站点覆盖50个乡镇。与此同时,德宏州还与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网络销售规模已经突破了150亿元,在全省排第二位。